据电车资源统计,2023年7月,我国新能源物流车销量为24319辆(不含物流重卡、皮卡和交叉型乘用车),同比增长36.6%,环比增长18.2%。其中新能源微中面销量持续高走,7月销量合计13456辆,同比增长18.6%,环比增长15.0%,这一销量创下今年以来最高纪录。
具体到细分车型来看,7月新能源微面共有24款车型有销量,合计销售3008辆,同比下降55.33%,环比上涨9.38%。新能源中面共有22款车型有销量,合计销售10448辆,同比增长126.79%,环比上涨16.67%。
从整体销量来看,2023年销量整体高于2022年,走势和2022年基本一致,呈上涨趋势。1-7月新能源中面合计销量70933辆,如果按照走势判断,销量破10万辆已然不成问题,预计9月或10月见分晓。
车型:长安跨越增幅大,新吉奥两款车挤进前十
残酷现实是销量越来越集中,头部效应明显,头部车型牢牢占据着大部分市场,7月TOP10车型合计销量10837辆,占当月新能源微中面销量80.5%,整体市场的集中度依旧很高。
不过单月车型变动较大,从车型来看,TOP10车型中仅剩瑞驰EC35II、鑫源X30L EV两款微面车型,其余八款车型均为中面车型。
从具体细分车型来看, 远程星享V系列以25.00%的市场份额继续蝉联新能源微中面销量榜销冠,7月单月销量3364辆,同比增长67.86%。其中,远程星享V5E销量198辆,远程星享V6E销量3166辆。
电车资源数据显示,远程星享V销往全国168座城市,其中深圳是销量最高的城市,单月销量611辆,其次是成都和广州。热销配置方面,远程星享V主要销售配置为宁德时代41.86kWh和国轩高科38.7kWh版本。
截至7月销量数据,1-7月远程星享V合计销量20449辆,是目前新能源物流车中唯一一款销量破2万辆的车型。值得一提的是远程星享V6E PLUS版目前也已上线,进一步地完善了其细分市场的布局。
单月排名第二的是长安跨越星V7 EV,从月度销量来看,自今年1月以来,跨越星V7 EV的销量一直处于稳步上升期,本月增长势头较猛,合计销量1515辆,环比增长62.03%,共计销往全国117个城市,深圳和广州为热销城市。
电车资源数据显示,长安跨越星V7 EV最畅销配置为宁德时代38.64kWh版本,销量为812辆,其次为宁德时代41.86kWh版本,销量为574辆。从这一点来看,价格或许是最大影响因素。
排名第三的是开瑞江豚,7月单月销量1458辆,环比增长14.08%。1-7月合计销量10449辆,位列1-7月新能源微中面销量榜单第二及新能源物流车榜单第二。电车资源数据显示,开瑞江豚7月热销款型为国轩高科40.55kWh版本和中创新航38.64kWh版本,相比较上半年的热销配置来看,宁德时代41.86kWh版本在本月受欢迎程度有所下降。
城市方面,开瑞江豚7月共计销往全国127座城市,其中广州、长沙和天津为热销城市,同时单一城市的销售最高占比不到10%,说明整体的销售体系相对健康。
瑞驰EC35II一如往常以高销量把握住单月微面销量榜单第一,7月销量909辆,环比下降8.83%,1-7月合计销量6754辆。电车资源数据显示,瑞驰EC35II7月共计销往全国121座城市,其中深圳为最畅销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微面逐渐势弱,中面逐渐崛起的趋势下,瑞驰新能源也不会将市场拱手让出。据悉,今年下半年瑞驰新能源或将推出一款全新的中面车型,届时电车资源将第一时间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消息。
在TOP10车型中还有两款车型值得关注,分别是位列第六的吉奥睿征L和第十的江淮蓝猫。
电车资源数据显示,吉奥睿征L7月合计销量645辆,占单月新能源微中面销量4.79%,配置为力神动力41.6kWh,热销城市为杭州。此前电车资源也对该款车做过满载实测,结合城区与郊区多条路线进行测试,172km消耗了79%电量,整体表现不错。
江淮蓝猫位列第十,1-7月合计销量1375辆,其中7月单月销量422辆,环比上涨15.15%。热销配置方面,江淮蓝猫共有三款配置有销量,其中国轩高科40.55kWh版本最为热销,约占单月销量92.5%。城市方面,江淮蓝猫共计销往全国89座城市,热销前三城市为金华、重庆和青岛,但整体销售情况相对健康,并未出现单一城市销量特别高的现象。
小结:
按照往年新能源物流车销量走势,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的几个月微中面的销量会平稳走高,破10万台已然不是今年目标。不过从TOP车型来看,今年依旧如往年一般聚焦在头部产品,同时中面市场占据主动权的形式已成定局。就新车动向来看,下半年实际上还有不少新车型值得关注,诸如瑞驰全新中面和上汽大通MAXUS MILA等车型。
今年9月,一年一度的新能源物流车挑战赛——NEVC2023第八届中国新能源物流车挑战赛即将在重庆举行。或许,还有一批新车型会在赛场会给我们一些新的惊喜。期待在挑战赛上见到一些脱颖而出的“后浪”和“新面孔”。
最新评论
加载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