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常来说,在汽车行业一场以“XX品牌之夜”命名的活动,主舞台的空间与时间基本都会交给企业的一把手,来完成从战略到产品的发布。但在4月10日的“上汽之夜”上,与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一同分享舞台的,还有上汽集团底盘专家芦勇、地平线余凯、火山引擎杨立伟,以及“圆桌沙龙”上的华为汪严旻、Momenta曹旭东、火山引擎谭待和OPPO智行章欣。
贾健旭说上汽要做中国第一个百年车企,而这或许就是这样一家企业的自信与底气。

在荣威·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上汽之夜”的会场内,进入坐席的走廊一路向上,两边挂满了上汽从70年前“上海内燃机配件制造公司”揭牌至今,所经历的重要时刻。这里面既有上海牌轿车的批产,也有 上海大众桑塔纳(参数 | 询价)的下线,有10万元赛欧开创的家轿时代,也有世界首款互联网汽车荣威RX5的亮相,甚至你会有些惊讶,原来上汽与地平线的合作早在2017年就开始了。
就像上海这座城市一样,上汽一路走来,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可以说是创新、开放、合作的“朋友圈”奠定了上汽成功的基础。
其实站在2025年这个时间点,你会感慨这种开放与自信的珍贵。
国内市场是惨烈的“内卷”,表面上说着“在一起”的车企们,为了活下去也各怀心思;全球市场是关税壁垒和贸易纷争的涌现,“逆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
就像“上汽之夜”的命名并没有加上智能、AI这些定语,而会场入口的背景墙也挂出了包括合资品牌在内的旗下所有品牌标志一样,上汽的自信,不需要太多形容词的修饰。
当然,这份自信也并非盲目,就像贾健旭所说,应对市场挑战上汽准备了内家拳、外家拳和组合拳一样,上汽的转型与变革,是深谋远虑的。
开放与创新,从未改变
上汽的成长,一路都伴随着开放和创新。
上海大众合资公司前身,上海轿车项目筹备组组长蒋涛曾谈及合资公司的战略目标:
1、上海应建成首个设施完备的现代化汽车工业基地;2、不仅要建设一个生产能力较强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厂,而且要以高技术标准建设一系列的汽车零配件厂,以就地生产更多的零配件;3、合资企业必须建成一个技术开发中心。为开发自有品牌,应逐步建设独立的开发机构。
站在40多年后的今天回看这些目标,不由感慨上汽在那个年代所具备的眼光、勇气和决心。

固然,传统合资模式发展到现在有其存在的问题,就像贾健旭此前曾说的,合资公司是“幼儿园”,而不是“妇产科医院”。但当初的开放,为之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也是不可否认的,也让上汽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黄埔军校”。
同样,创新与突破的勇气,不仅是荣威RX5这样的首款互联网汽车的探索,也有像邵景峰所代表的中国新生一代汽车设计师对于原创美学的追求。甚至像曾经的双龙,以及如今的MG这些品牌的运营,上汽也为中国汽车出海与全球化发展趟了路、交了学费、攒了经验。

如今,面对行业的变革与挑战,甚至是转型路上所遇到的问题,上汽也同样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定力。“上汽之夜”开场,王晓秋用不到10分钟的演讲,回答了一个问题:“如何通过进阶,让用户的每一段旅程都是安全、智慧和愉悦的美好出行体验?”
上汽的答案就是开放和创新。
开放,是与大众、通用等“老朋友”合作共创,推动技术共创2.0时代;与华为、Momenta、地平线、OPPO、字节跳动等跨界伙伴合作打造新生态,让全球的先进技术可以加速落地。
这也是“外家拳”的内涵,即同行借鉴、跨行革命、借力打力。
创新,是在整车安全和用户体验两个方面,实现技术的突破。上汽并没有把“智能化”时刻挂在嘴边,因为智能化本身并不是目的,依靠智能化实现更加优秀的安全保障和用车体验才是目的。

在整车安全发展战略方面,上汽提出了“三步走”,从“不怕撞”到“不会撞“再到“放心开”,构建从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再到主被动融合的全方位防护安全体系。这其中也就包含了智能化的赋能:上汽全栈自研中央协调运动控制VMC和线控执行系统,可以实现对车辆运动轨迹的精准控制;面对未来到来的自动驾驶,研发新场景下的碰撞安全标准,比如针对零重力座椅在平躺状态的碰撞安全应对,以及像座椅集成安全带、全包覆式安全气囊灯创新设计。

在用车体验方面,上汽也将围绕手机,打造“最懂你”的个性化智能汽车,把汽车做成“大号手机”。其中,基于上汽自研的银河全栈座舱3.0,全面对接鸿蒙、安卓和IOS三大手机系统,可以满足全场景的,与手机、手表、耳机、眼镜等生态的深度融合。上汽还引入AI大模型,打造具备自学习、自演进能力的AI汽车,提升用户的用车体验。
这也是“内家拳”的一个体验,聚合内力,五指握拳,打透打穿。上汽将自主品牌核心业务整合,使得资源集中、目标聚焦、效能最大化,也使得集团的技术可以更大规模应用、赋能。
造车,朋友越多越好
最近美国关税的沸沸扬扬,其实也让世界更加意识到了“朋友圈”的价值。事实上,经过过去数十年的产业链分工,汽车产业可以说是在全球化趋势下受益最多的产业之一。跨国车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新兴产地可以贡献更强的性价比,而原产地也可以代表纯粹、传承,而对于用户来说,意味着丰富且具有性价比的产品选择。
这背后,也离不开供应链与合作伙伴的支持。

如果说小米SU7上市发布会时,台下坐着的魏建军、李斌、李想和何小鹏更像是一种“情感层面”的雷军的朋友圈。那么在“上汽之夜”,坐在王晓秋和贾健旭身边的,是来自通用、大众、奥迪、华为、地平线、Momenta、字节跳动、OPPO、博世、大陆的高管们,也许他们并非是为上汽造车提了些什么“个人化”的建议,但他们却是当下足以左右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重量级企业。
这或许是更具价值的朋友圈。

我们以当下最受关注的智驾领域为例。坊间戏称“地大华魔”智驾四大头部企业,都是上汽的合作伙伴:
上汽是地平线第一大机构股东,上汽与地平线已基于征程全家族计算方案达成全方位量产合作,上汽集团旗下荣威、MG等品牌的多款主力车型将采用地平线征程6E打造智驾方案,并将于2025年内正式落地,未来还将基于征程6系列拓展至全场景智驾合作。
大疆,也就是现在的卓驭科技的智驾产品,在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大众等多款产品上也已实现量产上车。
今年2月21日,上汽与华为签署深度合作协议,在产品定义、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和销售服务等领域展开战略合作,而传闻中的“尚界”品牌也很快就要到来。
上汽也同样是Momenta的第一大外部股东,双方也在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携手打造自动驾驶“中国方案”,而在量产产品上,上汽与奥迪合作的AUDI产品也会采用Momenta方案。

此外,OPPO在稍早前也与上汽深化合作关系,OPPO车机互融产品将覆盖上汽集团MG名爵、荣威等自主品牌,以及上汽大众、上汽奥迪等合资品牌;双方智能终端的合作从OPPO手机拓展至loT生态产品,同时合作区域也将从中国市场逐步拓展到全球市场。
其实除去这些引人关注的合作,上汽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也建立起了自主掌控的产业链体系。
贾健旭此前工作的延锋,就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内饰系统供应商,在智能座舱时代,其拥有全栈式集成开发能力,前瞻性技术矩阵以及生态化发展格局,不仅可以为上汽提供技术底座,其产品也已经覆盖90%全球主流车企。

安吉物流则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物流公司,年运输能力达到1000万台,业务覆盖国内近600个城市和海外100多个国家。其下属的海通码头,是全球最大的滚装船码头之一,2024年全年的吞吐量达到350万辆。此外,安吉物流也拥有中国最大的汽车企业自营船队,首艘远洋汽车运输船“上汽安吉申诚号”已成功首航。
在出行服务领域,享道出行完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等核心城市群的规模化运营,基于享道平台的Robotaxi作为国内首个车企背景的L4自动驾驶运营平台,行驶总里程超140万公里,订单超26万单。
大公司视点
王晓秋说:“从江南制造局的蒸汽机到新时代的移动智能大终端,上海滩的传奇永不落幕。面向未来,我们将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拥抱变革,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合作共进,以精益求精的匠心打磨产品。”
这其实汽车行业在变革时代如何面对挑战的一个“标准答案”——直面、开放、回归产品。
过去很长时间里,“上汽”这个名词的出现大多伴随着大众、通用这些合资品牌,或是在智己的车尾标,相比于旗下各个品牌,上汽更多扮演了幕后角色。
但时代变了。
一方面,竞争与变革要求企业要整合资源,战略聚焦,实现更好的规模化发展和商业可持续;另一方面,就像喊出“买车选上汽”这样的口号一样,集团的技术、品牌能力需要让市场认知,从而赋能旗下品牌,实现“1+1>2”的结果。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这是上汽面对挑战,给出的回应。
最新评论
加载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