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 3都造不过来,马斯克竟还有空造超级高铁

文|Sway

图|网络

 

继Model 3太阳能车顶计划搁浅后,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马斯克近期又爆了一个大新闻——他们已经获得美国政府口头批准,拟兴建一个连接纽约市和首都华盛顿的超高速地底运输系统。

 

驱动整个系统运转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为消除空气阻力,管道内为真空状况,运输舱采用铝制以减轻重量,最高时速近960km/h。要知道波音747的最高时速才940km/h,所以这速度绝对杠杠的。


据称,通过这条管道,乘客从纽约到华盛顿特区只需29分钟,简直就是“管道飞机”了。

 



在马斯克这条推特发出后不久,舆论瞬间炸锅了,特别是就政府是否当真批准该项目展开了各种分析和追访。但在我看来,这无关紧要,在科技和人类永无上限的需求推进下,迟早是要批的。


我更感兴趣的是技术层面的事情——

 

其实这套运输系统并不是马斯克的新想法。早在2013年,他就公布了“Hyperloop超级高铁”的初步设计方案,可谓谋划已久。根据方案,Hyperloop将使用磁悬浮设计,并在接近真空的管状轨道中行驶,时速接近音速。

 

只不过多数只在计划,并没有实际产品出现。比如极富科技性的驾驶舱设计,当时看来就挺不实际,但就在最新公布的驾驶舱来看,还原度还挺高。

 


为什么马斯克突然在这个时候将“Hyperloop超级高铁”这手牌打出来?原因有二:一是为即将上市的Model 3造势(当然这是浅层次的原因),更直接的原因是Hyperloop One于5月12日在内华达州完成了堪称里程碑的测试——利用磁悬浮技术,列车在测试场地以113公里的时速,在500米长的真空管道里行驶了5.6秒。

 


而且在今后几周,为了验证新一代元器件和软件,Hyperloop One还将在内华达州一组500米长的轨道上测试一辆长8.5米的“小鹰号”列车,并预计车速会达到402km/h。也就是说,这项技术已经进入了实质性运行阶段。

 


虽然早就知道这个项目,但在看到马斯克的推特时,我还是有些惊讶的,因为他使用了underground这个词。要知道之前公布的“Hyperloop超级高铁”,并没有说它是地下运行的。


据工程师所说,为了防止乘客在车辆转弯时受到过大的侧向力,Hyperloop基本只能走直线,如果全程是在地下运行,这条运输轨道的建设难度又要加大很多啊。

 


或许是我太纠结字眼了。在对比中国的地铁后(不少线路部分路段是在路面上的),我也只好相信这里的underground并非绝对指地下运行之意。


但是按照此前计划,铁路线上将会布满太阳能电池板为列车提供能量,不知道这些地下路段该如何处理。当然在新能源领域颇有心得的马斯克应该会找到办法的,比如通过城市内的特斯拉超级电站或者架设于市民区楼顶的太阳能板供电。

 再就是真空运输管道的问题了。四年前马斯克曾公开表示管道内不会进行抽真空,但现在看来他是妥协了。虽然他的坚持自有道理,但这个妥协绝对明智。


如果管道内不抽真空,一方面为抵抗超高速下巨大的空气阻力,运输系统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另一方面高速空气摩擦下,运输舱会发生巨大振动噪音,而且舱体表面极易受损。

 


但马斯克也不是傻子,这么明显的道理自然早就知道。他那么纠结,主要还是因为抽真空还真不是想抽就能抽的——如此长的管道,如何实现抽真空是个难题。


分段式抽真空或许是个解决办法,不过那也是理论上可行而已,而且如何维持真空状态,是个更大的难题。

 

如果真空管道建在沙漠里,内部由于没有直接的热传递,热量传递慢,管道极易发生热胀冷缩,导致管道破裂等问题出现。


事实上,马斯克已经将2013年计划的最高时速1200km/h,调整到了966km/h,可见获得高速真不是这么简单的。


总之,一旦想要抽真空,成本将会成倍增长。



有意思的是,在特斯拉还未公布太多技术细节的时候,《今日美国》却报道了Hyperloop系统的另一套方案。


大概意思是,汽车可以在特定区域进入隧道,汽车被固定在高度移动的运输台上,通过磁悬浮技术,汽车就像货物一样,直接以超高速(约200km/h)直接运输到目的地。

 


不论真实如否,我更喜欢这项技术,带着爱车去旅行,简直太美好了有没有。只不过这略显阴森、工业味十足的隧道,人坐在汽车里只怕有点难受。

 


 

只能说人类的脑洞真大,在我们才刚刚习惯地铁的快感没多久,就迎来了更快的城市间运输系统。


关于“Hyperloop超级高铁”的优势,特斯拉公布的这张图最直观了。


无疑“Hyperloop超级高铁”行驶路程会更短,速度更快,类似于城市内的高速飞机,确实十分吸引人。正是看到如此广阔的前景,Hyperloop One计划未来在美国建造11条管道路线,总长达4506公里。

 

虽然Hyperloop声明说,该系统有着安全性比客机高、建造和维护成本比高铁低、人均能源使用量则与自行车类似、能够极大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等诸多优点,但就马斯克一贯各种脑洞大开的玩法,以及现有的技术储备,还真不好说会不会让我们再等上四年。

 

热闹过后,我只想说,造福人类是好,但请一项项来,比如先把Model 3挖的坑赶紧填起来如何?留给特斯拉的时间还真不多了。




打开汽车之家 阅读体验更好

我要纠错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点赞
+1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