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车无声胜有声,前途一片光明的纯电动汽车模拟噪声技术

太安静的新能源汽车,需要定向“聒噪”起来。

纯电动汽车的静音对驾乘者来说,是好事,车里掉根针恨不得都能听见,聊个天儿,听段音乐,不受噪音的打搅,但对车外行人,尤其是视障人士来说,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据美国加州相关研究:听力正常的人,依靠听觉可在9米的距离之内发现传统汽车,而对于纯电动汽车,这一感知距离为3米,这一数据主要是针对车辆低速行驶状态。

最近网络疯传一段济南市区禁止鸣笛后,市民花样百出的制造噪音视频,倒是最直接明了的提示方法。 

链接:https://v.qq.com/x/page/r0539fwf6tn.html

上段视频仅为玩笑,对于纯电动汽车的模拟声问题,其实是个十分严肃(涉及人身安全),有关环境保护(为城市整体降噪),且蕴含巨大商机的一事儿。

一、为什么这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估计,一年全美有两千多人因纯电动汽车无声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故而在2016年11月14日规定:纯电动汽车及一些混合动力车型,时速30km/h以下,必须发出警报,2018年9月之后发售车型强制装配,该规定于2019年9月1日施行。

在欧盟、日本,也相应地公布了类似法案。欧盟的规定更为细致,汽车从启动到20km/h之间必须发出提示声音,具体为,时速10km/h以上时,需发出50-75dB;20km/h需发出56-75dB声音,倒车时则需要发出47dB以上的声音。2019年7月前必须安装AVAS系统(车辆声音警示系统)。

这里插播一下分贝值对应的感官感受。50dB为大声说话,70dB为街道环境,75dB为耳朵舒适程度的上限。

在日本,目前在本土销售的纯电动和混合动力车型,均标配了声音警示系统,最快将于2018年适用基于国际规则的安全标准。

而在我国,目前并没有强制规定和规划,涉及车辆声音警示系统,不过,在售的自主品牌上市的车型中,一些车企还是很自觉地加装了车辆声音警示系统。

图为长安逸动EV的模拟声音启停按键

二、为什么这件事和环保还有关系?

看不见的污染也是污染,比如我们在聊的噪音。很多临近居民小区的环路高架,都会搭建隔音板,以屏蔽车辆高速行驶所产生的噪声,可见,我们已经在刻意地限制这项污染的扩散,只不过,受限于燃油车构造,从污染源头上,现在没有特别有效的技术能够缓解噪音肆意扩散。见下图的左幅,发动机部位产生了红色、橘色,较大音量的噪音,在车尾排气部位,产生了橘色程度的噪音。

再看上图右幅,纯电动车的车头部位之所以会有很集中的噪音区显示,是因为该图为人为加装车辆声音警示系统后的效果展示,意即,本该一片蓝色的噪音图,出于安全考虑,人为可控地只让车辆产生定向噪音,提示前方行人,而不对其他方位的无关人员,造成影响。

这也是目前模拟车辆噪音研究的一个特点/方向:并非完全模仿燃油车噪音特点,并非纯粹地录制发动机录音。而是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单元合成,随车速快慢自动调节音量,定向发出声音。

这样,既能提示路上行人注意安全,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小噪音,燃油车时代的噪音问题得以解决。

三、声音中蕴含了哪些商机?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的很多年,我想都会是,按照《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规划:

到2020年,我国节能汽车自主产品市场份额要达到40%,自主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到2025年,节能汽车自主产品市场份额达到50%,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自主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日益成熟的大背景下,这几百万辆新车的面市,必将大部分配置车辆声音警示系统,目前一套防水扬声器+控制单元的声音装置(PAAS)成本在200元左右,这一潜在市场规模可想而知,对汽车零件制造商来说,无疑开拓了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新的盈利点。

邦点评

话说回来,声音警示系统往往是我们大家比较忽略的功能,开纯电动车的朋友(如无声音警示系统),遇到复杂路况,必要时还需鸣笛。11路的朋友耳听八方已然不够,还需眼观六路,出行安全无小事。

呼吁有关部门出台强制安装车辆声音警示系统法规,不仅利民,还能促进产业发展,增加税收,增加就业,何乐不为?


打开汽车之家 阅读体验更好

我要纠错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点赞
+1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