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年考】远景SUV:吉利的老车复活成功学

能把失败的老车复活,也是一门手艺。

远景SUV的成绩是不错,但仅凭月均1万辆的水平,并且是在这个动不动就能月销2万辆的紧凑SUV细分市场,给个“优”就算不错了,何以要给个最高评定“优+”呢?

给出这种评定,主要是基于吉利成功开创的新模式——尽管这个模式很有争议。什么模式?我们暂且称其为“失败老车翻新”或“失败老车复活”。之所以说有争议,指的是我们还是更应该倡导创新和全新研发,围绕老车敲敲打打多少还是有违潮流的。然而从满足市场需求、应对不同细分市场的角度看,这一模式又有可取之处。

多数人应该已经知道,远景SUV其实就是吉利GX7“翻新”而来的。而吉利GX7这款车,在销量层面算得上是相当失败——当时起价定在6.99万元,还有终端优惠,却卖得“极冷门”。反观当下的远景SUV,虽经过一番翻新,但尺寸变化不大、底盘和动力总成也基本延续,却可以做到在起价更高(7.49万元)、终端极少甚至无优惠的情况下,销量从极冷变成了大热门。这确实有点“见证奇迹”的味道。

事实上,在远景SUV之后,吉利一直在不停地复制它这套新的“成功模式”。随后上市的远景X1、远景X3,即将上市的吉利S1等等,无不都是这个套路——将之前表现并不成功的车型,在这个套路之下重新整合包装之后,就能焕发新的活力。

争议归争议,我们也抛开企业效益不谈,从整个社会责任来说,这种做法也算是从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已开发)资源的浪费,不是吗?既如此,作为首个成功案例,远景SUV是不是值得给出“优+”评定呢?

即它到底是如何解决“失败老车复活”这个公认难题的。

GX7的失败到底在哪儿?

既然是从GX7复活而来,我们首先就要搞清楚GX7到底失败在什么地方。换句话说,如果能把失败的原因都解决掉,它也就自然能“成功复活”。

GX7卖不好是因为价格贵吗?显然不是,它的定价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算是同级车里最低之一。是因为定位不准吗?显然也说不过去,它的尺寸、空间等等都很主流。是因为技术含量低吗?也不尽然。GX7的平台结构源于“仿RAV4”,这也是国内自主SUV里最常见的做法。即便是大红大紫的博越,追溯起来其实也属于这个类别。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悬挂构架,对于六万多的SUV来说也毫无问题。1.8L的动力总成虽算不上先进,但还是那句话——应对价格、与竞品比都不差。

既如此,GX7为何会卖得那么惨呢?以当时GX7的整体状况,原因说白了非常简单:消费者不喜欢,车主不觉得这车好。消费者之所以这样认为,无非也对应两条:直观感觉不好、用起来感觉不好。

直观感觉不好很好理解,即GX7从外观设计到静态的品质感都不讨巧。很多人可能会把原因的重点归咎于此,就如同很多人认为远景SUV能获得成功是因为移植了博越的前脸一样,其实不然。大家可以回想一下,GX7上市之初的销量其实还是不错的,后来的表现则越来越差。

这就要归结到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GX7开起来的感觉比看起来更差。这种差体现在很多方面,绝不是人们常说的动力操控。例如底盘的质感、对震动的过滤、开起来 噪音表现、动力的响应性、变速器的平顺性以及座椅的人机工程、内饰操作键的合理布局等等很多方面。普通车主不会一条条归纳,但他们会有一个笼统的反馈:这车不舒服、不好开、不好用。这种“口碑”多了,GX7的销量何从谈起?

远景SUV的变化:博越前脸的占比其实是很小的

必评菌曾听到一些人对远景SUV逆袭的不理解:一个博越前脸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威力,也是醉了。事实上,真正认真体会一下远景SUV的变化就会发现,新前脸虽然看上去是最明显的变化,但其实对其销量的影响占比远比想象的要小。

远景SUV之所以能逆袭成功,且持续一年仍然“无优惠热销”,其实根源就是将GX7那两个致命问题很好地解决了。

先说直观感觉层面,远景SUV的变化可不仅仅是换了一张脸。它的内饰变化幅度是非常显著的。从内饰的各个细节表现可以看出,吉利把它在开发博瑞、博越时的成功经验,都很好的移植过来。例如对中控材质、工艺的注重,细节方面噱头的营造(回字纹等),还有设计得相当用心、坐感极好的座椅等等。

在驾乘感觉层面,平心而论要想在平台、甚至车身结构都不变的情况下要实现动态上的质变似乎有点不可能,然而在这款车上却可以做得例外。为何?因为GX7本身的构架基础并不差(相对于其价格而言),只是当时的吉利在调校、匹配方面做得实在是太差了,让这个基础构架的价值根本无法体现出来(这种情况目前在很多廉价自主车型上依然大量存在)。

当下的吉利,在调校、NVH控制等方面的能力,相比GX7时代的吉利可谓有着“天壤之别”。工程师将目前的成功经验运用到远景SUV上,其实无需花费太多的成本,却能让驾驶感受发生“质变”。从实际体会看也是如此,远景SUV无论从“看”、“开”还是“坐”等各个角度衡量,都是当初那个GX7比不了的。

当然,其他一些细节和时髦配置的进步,例如9寸大屏等等,也是原因之一,但已经不是重点了。

必评小结:

如果仅仅从技术或结构的角度看,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出远景SUV相对于GX7有什么“质变”。然而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两款车给人的感受却是截然不同的,并且这种不同绝不仅仅停留于“看起来”。这,才是远景SUV能够成功逆袭的原因。

至此,可能仍有人对一个问题感兴趣:看起来似乎轻而易举、水到渠成,但为何之前罕有“失败老车复活”的成功案例呢?这一模式,又是否可以推而广之,将所有“失败老车”都解决了呢?比如说纳智捷、比如“(去了)东山也无法再起” (弃南汽投广汽)的菲亚特,甚至已经破产的青年莲花……

其实将文中的分析梳理一下会发现,实现“失败老车复活”背后有两个关键要素缺一不可。第一,原来失败老车的基础构架必须不差,同时在细节设计和匹配调校、NVH等方面却做得“很差”,第二,主导复活的车企,当下在设计、匹配、调校等方面的功底要比之前有质的飞跃。想想看,同时满足这两条的车企或车型能有多少?别说吉利以外罕见,即便同样是吉利,再过个三五年这一“成功模式”恐怕也找不到用武之地了……

打开汽车之家 阅读体验更好

我要纠错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点赞
+1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