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胡说八道,反正开过科尔维特的人也没几个

在相对陌生的珠海赛道,面对着这条绝对陌生的“鱼”,跑了仅仅两圈而已,其实下来后我不确信对它的理解对不对。但当雪佛兰高性能部门整车性能经理Alex MacDonald明确表示:科尔维特不会进入中国。我便放心码字了。

对陌生的珠海赛道,面对着这条绝对陌生的“鱼”,跑了仅仅两圈而已,其实下来后我不确信对它的理解对不对。但当雪佛兰高性能部门整车性能经理Alex MacDonald明确表示:科尔维特不会进入中国。我便放心码字了。

前面的音乐来自于已经故去的王子(Prince),一位能够跻身世界摇滚艺人前30的主。当初我听《Little Red Corvette》,不像《Purple Rain》那么惊艳,但慢慢越听越有味道,只是唯一不解的是,为什么Corvette,这种讲究力量的车,前缀怎么会用little这个单词?这个答案直到亲身驾驭了它。

拐个弯先。从业这么久,就是好开车这口,但对于纯粹的美国车,特别是美式跑车,万万还不敢称了解——当然,帮主比我见多识广,但我打电话他不接,我打他有啥用啊~啊~日常所熟知的所谓美国品牌车型,基本都欧化了,即便是雪佛兰科迈罗,算吗,你觉得呢?也就是美国麦当劳的“四川辣酱”吧。福特野马,我都不好意思说没有开过它,反而倒是接触过奇葩的道奇(上图即同样开了两圈的Challenger R/T),看着车头顶破发动机罩的那个大包,现在回想起来都认为自己对力量和重量一无所知。

但是科尔维特(注意,正式名称不是考维特,也不是克尔维特),继科鲁兹、科沃兹、科帕奇、科迈罗后的雪佛兰“新科状元”,它完全改变了我对它的想象。四肢发达?头难简单?NO,NO,NO,并不完全是,即便我掌控它只有短短的5分钟,里程也不过8公里!

提示一下,这次试驾的科尔维特当然是C7这一代,当然还必须不是Z06版本,也非Grand Sport(最牛逼的ZR1还没出现呢),而是Stingray版本。Stingray翻译过来叫刺鳐,俗称黄貂鱼,就是那种身体特扁,还有细长尾巴,而且尾巴上还有锯齿毒刺的“水中奇葩”——题图中车身上的logo。

能开上科尔维特难得,能体验Stingray版本更不易,因为整个7代科尔维特没几款Stingray,这代C7版本的Stingray是继1968 年第三代科尔维特之后第一出现。但是,也不用高山仰止一样看待科尔维特Stingray,毕竟在美国,它的价格是5.5万美元起,敞篷版也才6万美元起——这一代考虑到成本依旧前置发动机,但是下一代基本定了,换中置,但前置可能继续保留。

然而,毕竟有着6.2升V8的大心脏,LT1发动机有460马力和610牛米,百公里加速妥妥4秒以内, 0-60英里/小时是3.7秒,而Z06在纽北跑了7分13.9秒。恩,7分多,想来现在再跑分,面子肯定会更好看,毕竟纽北重新铺装了路面。

☆在入第一个弯前

从上9点到10点,从10点到11点,鲁迅先生曾经这样“凑过字数”,然而我没想到,我的等待时间能“从”到下午5点。也不怪其它,因为上午下雨,赛道内路况不佳,而且这条鱼只有两条,且无奈“吃货”众多。

但还是能静静地观赏“鱼”,实际看车呢,外观很有味道,但没那么精致,这个可以理解,但是一进入内部,任谁都能定夺出,这车的确是美国跑车(我真不太确定这款车是否有3LT以及Z51等内饰和外观套件)。可不管是否搭载了,内饰设计和材质,都可以说很努力了(倒是有HUD),而产生这种想法得到一个极其直观的认知就是:轻量化是科尔维特的另一个核心。

而当看到车尾底部那4个极具个性的排气管,又能仿佛强烈地听到科尔维特在对我说:我精不精致关你屁事。我左V8,右8挡,战旗在胸口,50/50,你敢说我?是,我特意看了,整个V8完全在前桥前面呢,但就这还能做到50/50?能,开过之后,我信了。

一起步当真吓我一跳,不是因为后轮有轻微地撕扯地面的声音,车尾也没有任何不安的扭动(捷豹XK-RS在直线全油门加速时,车尾会像条鱼一样摆动),而是抬头。好家伙,这车头抬的,科尔维特就像突然梗直了脖子一样,其幅度之大,着实吓人一跳(视频里可以感受到)。

接着就是斗志昂扬地前进,瞬间最大加速G值达到了8个。要知道,什么模式都没有用,也没有手动换挡,我的百公里加速成绩还惨兮兮地5秒,但就这,从发车点到入第一个弯,已经时速156公里了。

☆过了几个弯后

以跑车的定位来看,方向盘想不到得轻盈,这是我最初的认知,我以为只是在低速情况下如此,然而几个弯后,我觉得这个转向的确不像欧洲跑车那样的性格。转向轻,车身也很轻,入弯切APEX和走线很容易实现(实际上,为了安全起见,很多弯摆了桩桶,不能那么放肆去切),而且车头指向性极其准确,大V8在前桥之前怎么没感觉呢?

轻量其体魄,野蛮其声音。是的,这大V8放肆又洪亮,声音极其原始,没有其它任何参杂。在动力上,涡轮和电动机或许可以弥补,但声音带来的快感,排气量永远是王道,而且无需伪装。整个发动机的声浪完全是扑面而来,带着头盔已然如此,我不能想象光着脑袋会如何,仿佛同V8共处一室。假如没有挡风玻璃,我绝对认为机油会像口水一样溅到我脸上。扑面而来的声浪完全盖住了其它声源,因为后面的动静几乎听不到,包括回火放炮声,在赛道旁边还能听到明显的回火。

科尔维特是一辆 sports car ,而绝不是muscle car,这时我才回过味来,因为它像牛一般有力,但却不笨重。本来还想试试拨片的感觉呢,几个弯下来就把这事给忘记了,完全没有想法和欲望。换挡?力气有的是,压根不用管几挡。

虽然每一次下场后,科尔维特都会获得冷却散热,但我还是对其刹车充满敬意。但说实话,科尔维特的刹车不像欧洲跑车那么有脚感,刹车行程和效果也不那么线性,甚至说有些粗旷,但是,它让你有信心晚刹车。每次它都好象漫不经心地告诉你,早一点晚一点,细腻粗旷与否,有什么区别,我保证到地方给你站住不就行了?

的确,唯一一次贯通通过大直道,终端时速达到202公里,我过了刹车点,但我并不知道。所以也并没有全力刹车,在车内的我仍然感觉减速算是正常,车身也没有太大异常反应,而外面的人都告诉我,轮胎已然刹得冒出蓝烟了,可在车内的我并无察觉,没一点13数,甚至怀疑入弯的速度减得有点多了。

我完全能感受到科尔维特的性格,它能很容易上手,但对它必须要有敬畏之心,因为要真正与它交流,不容易。如同听见野性的呼唤,它是在呼唤你,但你必须清楚野性的存在。同样也如同我对其刹车有信心,但出弯给油的量级,召唤到的动力,的确敬畏。

☆忍不住尝试禁果

人说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山在那里,要征服它。恩,我征服不了山,也不敢说能征服500马力左右的车,说好听点,也就切磋切磋,我点到为止,一旦它点到了,我怕是吃不消,而且,还有教练在旁边,不会放任一个驾驶水平不了解的陌生人随意切磋。

特别是科尔维特在此之前已经让几位同仁吃不了兜不住了。故意慢速过个弯,然后弯中多给一点油门,立刻,尾部起反应了,开始有一些滑动,科尔维特稍微露出了牙齿。当然,尾部的晃动是有节制的,但可以肯定,它是在挑逗我,而不是我挑逗它。因为随着快速修正方向,科尔维克又能立刻回复了正常线路。再一次尝试,结果依旧如此。

于是我放弃了,因为有两点我完全不确认。一,悬架支撑力在,但到什么地步是临界点,坐在包裹性和感知力并不那么分明的座椅上,我不知道。其MRC悬挂也并不那么耿直,也没那么硬邦邦地坚如磐石,但侧倾仿佛也不存在,这就让我感到迷茫了——你到底处于什么状态,我可不想1和0的答案。

更为重要的是,右脚所存储的动力我也不知道,它到底还藏着多少完全没数。出弯给油到哪会如何?也心里没底。之前其它车型所能感知的悬架压缩和动力输出,都摸不着脉,如同追女孩一样,你倒是给个进度条啊。是的,科尔维特很多方面,就像刹车踏板反馈那样,而且这6.2升V8吧,力又足,气又长——算了,就是个人技术原因吧。我承认我怂了,即便是一个应该可以全油门过的假弯, 我的右脚也不争气地松了一点。总之这禁果尝的吧,就如同很多人第一次一样,压根没回过什么味儿。

☆写在最后

其实第二圈我就没有猛冲猛打了,因为我认为,我很难在两圈内突破更多,同时到活动即将结束才试驾的我,我不认为刹车和散热系统是科尔维特的最佳状态。还是好好享受,别让共处的时间走得太快了。但仅仅2圈,我就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雪佛兰,与想象完全不同的科尔维特。它仿佛有两张面孔,一张是很容易认识和和蔼的脸,另一张是冰山下面真正的实力,而不经过长时间磨合,你很难消除这种反差——它是循序渐进地改变还是迅速翻脸?

Little Red Corvette,我终于明白用Little 一点也不突兀,特别是这首歌诞生在1983年,那时的科尔维特还是C3这一代。甚至我感觉这款科尔维特Stingray虽然有着6.2升的V8,但总让我怀疑它是加大号的阿尔法·罗密欧Giulia,比如想不到轻的转向,想不到的发动机力量以及洋溢的欢乐和活跃。

雪佛兰这个牌子吧,可能我们更多只看到了轿车和SUV,放开了想,这品牌还真有不少东西。不说轿车、SUV,肌肉车,有,皮卡,进国内的有两款,连电动车,它竟然也有两款,那跑车也该露露面,哪怕是不走量,也能让更多人认识到:雪佛兰,你还是有点意思的。

写到这突然发现,雪佛兰既然给科尔维特一个正式名称,那一定是有所图谋,我这胡说八道会不会露馅啊?赶紧就此结束吧。

打开汽车之家 阅读体验更好

我要纠错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点赞
+1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