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复活菲斯科 凭什么决战特斯拉?

日前,在随行领导访美的中美企业家座谈会上,万向集团掌门人鲁冠球首次公开菲斯科复产计划,菲斯科生产迁回美国,并在加州开始建设在美国的第一家工厂,明年将开始复产。世界唯一具备电、油、太阳能三种动力来源的新能源车——菲斯科Karma,明年将率先在美国加州复产,明年6月即将面世,淀粉们你们还淡定得起来么?

菲斯科曾是特斯拉最大的竞争对手,菲斯科和特斯拉都是豪华电动跑车,定价10万美元左右,走高端路线,目标客户群都是土豪阶层。凭借着出众的外形和绿色环保车的概念,使Karma在上市后也曾大受追捧,影星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歌星贾斯汀·比伯曾都是Karma的车主。

电动君获悉,复活后的菲斯科卡玛定价或将超特斯拉,菲斯科能否凭借其在电池、动力系统等方面的优势与特斯拉一决高下呢?

菲斯科的黑暗历史

菲斯科发布的第一款电动汽车Karma,于2008年1月的北美国际车展上,直至2011年7月,Karma才正式投产并上市。菲斯科Karma的生产严重以赖供应商,电池核心技术来至于电池供应商A123 Systems,技术底盘、混合动力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等技术均属于量子技术公司,生产则又由芬兰Valmet代工。大量的核心技术都依赖于外包给供应商,使得生产成本被无限的提高,对产品质量也带来很多隐患。

2011年12月,A123宣布其生产的电池存在缺陷,随后菲斯科被迫召回239辆Karma;

2012年1月,因软件问题而造成Karma的发动机故障灯和影音系统故障,菲斯科又再次发布了召回公告;

2012年8月,菲斯科因冷却风扇故障再次召回2400辆Karma。

菲斯科Karma上市后总共只销售出1800辆左右,然而频频发生的电池自燃现象、软件故障、召回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菲斯科的产品在质量上存在明显问题。没有自主核心技术,就像被别人掐住了喉咙,生死都掌握在别人手里。2012年10月,随着电池供应商A123 Systems的破产倒闭,直接导致菲斯科卡玛失去产能,订单无限延期交付,新车型研发也遥遥无期,使得菲斯科最终走上破产保护之路。

万向会给菲斯科带来光明吗?

国内最大零部件集团万象集团,在2012年12月收购美国电动车电池制造商A123 Systems,把握住菲斯科的电池供应。在收购A123之后,万向又从莱顿能源公司手中购买新的电池技术,来进一步解决此前A123电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动力电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证电动车核心部件的品质。”2014年2月菲斯科宣布破产保护,在纽约进行拍卖,再次被万向集团成功收购。此后,菲斯科卡玛复产的传言从来没有停止过。

万向集团掌门人鲁冠球曾表示,“造新能源汽车,是我一生的事业。”收购菲斯科将帮助他快速实现电动汽车制造梦。

本身身为国内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万向集团经过一番艰苦竞标,收购A123Systems,掌握锂电池核心技术。然后,收购菲斯科获得了整车方面的技术和经验,万向集团逐渐打通电动汽车全产业链。

复活菲斯科万向助力美国就业

万向和美国企业在汽车零部件和清洁能源领域合作有30年,万向在美国有40多家工厂,在北美生产的每两辆汽车中有一辆使用万向的零部件,连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都感谢万向集团为美国创造了千千万万的就业机会。

在2014年万象集团成功收购了美国电动汽车企业菲斯科,万象集团掌门人鲁冠球曾受美国副总统拜登之邀前往白宫访问,加州州长布朗曾邀请鲁冠球到他的州长办公室讨论菲斯科汽车项目。布朗表示,一定会全力支持万向,如果需要州政府支持的,州政府定会全力支持,为了鼓励发展加州清洁能源汽车高科技产业,也为了解决更多的就业问题。

菲斯科能否凭技术决战特斯拉

过去菲斯科或因管理不善,或因急于求成惨败特斯拉,然后过去已成历史。被万向收购重整旗鼓的菲斯科,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特斯拉的决战即将拉开帷幕。

在电动汽车的核心电池方面,菲斯科的技术比特斯拉更先进,菲斯科使用的是技术更优秀的新能源磷酸铁锂电池,价格虽略昂贵但是稳定性能好;而特斯拉用的则是日本松下常被用于笔记本的钴酸锂电池,稳定性较差。万向可以利用其强大的供销网络,拉低A123电池的价格,继而打通整个链条。

而在动力系统上,菲斯科是混动技术,特斯拉是纯电技术,混动技术较纯电动车更能保证车辆的续航性能。在充电桩等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的背景下,参考国内每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销量前靠前的比亚迪秦、上汽荣威550 plug-in、比亚迪唐等,都在说明一个事实,插电式混动车型已成为市场主流。

鲁冠球曾表示,计划将在未来三年内推出第二款菲斯科车型,该新款车型将基于现款Karma车型打造。万向是否也会采取如特斯拉一样的产品策略,先站稳豪华市场,再扩大侵略范围,栓牢土豪再临幸平头百姓,推出廉价车型最终走向大众化之路,与特斯拉全方位较量。

打开汽车之家 阅读体验更好

我要纠错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点赞
+1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