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展需要Downsize

与举办了88届的日内瓦车展相比,刚刚十几届历史的中国车展还算是小学生,不完美是可以理解的,也要给改进的时间和空间。但中国车展整体需要Downsize是管理者必须看清的。

值班主编

刘宇

《极驾客》

《司机的自我羞痒》

前两天去日内瓦,因为这次时间比较充足,所以第一次有机会把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车展之一、也是最国际化的车展之一的日内瓦车展好好逛了一下。正好下个月又要迎来北京车展,必将是一场“恶仗”。在此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对两大车展本身做个对比,看看到底差异和差距在哪儿?

规模

日内瓦车展新车数量很多,但场馆的规模和面积却一直控制在参观者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它只有一个大厅,所有品牌都在一个“房檐”之下,很容易计划参观线路。相比之下,北京或者上海车展,面积规模一年比一年大,参展商和展车数量也一年比一年多,对参观者来说每次都像面对一场马拉松,不但疲惫不堪,参观效果和体验也不是很好。

主要原因是日内瓦车展对展车和展商有一定控制,展出的绝大部分都是概念车、首发车或改款车,展示新车和品牌未来的规划才是车展的意义,让观众看的是新而不是全。它们并不会通过不断增加展馆面积来吸纳更多展品,所以日内瓦车展逛起来一直是不累而且收获颇多。

而北京车展(或上海车展),参展商和参展车并没有得到严格的控制,除了新车,几乎所有的展商还想把全系车型都放到展台上,当然,中国车展除了展新,销售的目的占了更大权重也是主要原因。所以,水涨船高,展场的面积只有不断扩张。

另外,中国车展的一个复杂性还在于,除了品牌,还要考虑以制造商为单位的参展商,例如,同样的奔驰E级轿车,可能会出现在奔驰展台、北京奔驰展台、北汽集团展台。这种对参观者来说的重复和无效的展览也算是中国特色了,不过这种局面正在改观。

规划

日内瓦车展的规划也更合理,在同一个大展厅之内,分上下层非重叠布局。较小的品牌和展商被集中安排在中央区域,包括规模较小的整车制造商、设计公司、改装公司、零部件公司等。每一家的面积差不多,通常可以放2~5台展车。非常紧凑,逛起来效率也很高。规模较大的制造商则围绕中心区域排布,展位大小主要取决于参展新车的数量。大厅的外围是功能区,每个展位几乎都有进出口,有交通路围绕整个大展厅,参展商可以把通勤车开到门口,进来就是展位,非常省时便利。

相比之下,无论北京车展或上海车展,都是多展厅规划,面积巨大,图纸上看大气恢弘,但走起来累死人!展商和观众都要走更长的路才能进入展馆,要看全整个车展更要有马拉松的耐心和体力。此外,什么级别的品牌应该出现在哪个区域,似乎也不是很明确,作出合理高效的参观动线规划也比较难。当然,参展商的位置和大小,也不只是新车数量决定的,关系、参展商愿意出更多的钱、企业的“影响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中国特色的因素。

观众

在日内瓦车展,媒体日是被严格管理的,几乎只有媒体和专业观众才可以进行前两日的参观,非专业人士也不会来凑热闹。展馆内的人流密度相对较低、人员素质也相对较为专业,给企业新车发布会,以及内容的制作和传播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反观北京车展或上海车展,虽然也是有管理,但实际情况几乎是失控的。人流密度几乎和普通观众日相当,进场的老人孩子也不在少数,这给发布会和媒体工作都带来致命的影响。不得不说这又是中国特色!

环境

日内瓦车展媒体日的环境也要比国内车展的好很多。首先展馆内的音响管理就很好,同一时间最多只有一个展商在开发布会,互不影响。音响声量也有控制,不会大到让所有展商都听到。整个展馆的听觉氛围相对比较安静和舒缓。

相比之下,北京车展或上海车展经过这么多年的进化,声音污染还是存在。很多厂商的发布会音响非常嘈杂,音量过大,给其它厂商造成很大困扰,也更容易让参观者感觉疲劳。此外,有时还会出现同一展厅内发布会冲突的情况,以及媒体日还有展位在装修的情况。

总结

当然,与举办了88届的日内瓦车展相比,刚刚十几届历史的中国车展还算是小学生,不完美是可以理解的,也要给改进的时间和空间。但中国车展整体需要Downsize是管理者必须看清的:做新而不是一味做全;做精而不是一味做大。一方面改善参展和参观的品质,回归车展的初衷,另一方面,对中国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的健康合理发展,车展也应该起到监督和引导的作用!

王钢@《风度men's uno》

其实国内车展需不需要瘦身大家已经讨论很多年了,但市场不断发展,观众在看车展和逛庙会一样的燥热的支撑下,我觉得国内的车展还可以胡闹几年,不过说回来国内的数字和互联网技术发展不是世界领先吗?整天牛逼吹得天都快破了,网上购物不是国家扶植的产业方向吗?赶快把展览中心拆了,干一个365天的网上车展兼卖车多好。每隔一年我只要听说北京车展立马脑袋就懵了,不过今年日内瓦车展也是人挤人,这都怎么了,中国好的地方不学,老学我们的缺点。

李耕@《轿车情报》

日内瓦车展的管理是没得说,几乎每个企业每年的展位位置都是固定的,这对于观展来说还是非常便利的。不过话说回来,但凡那个展馆还有多余的空间拓展可能,肯定也会扩大。这两年随着中国自媒体数量的暴涨,也为日内瓦车展带来不少人流。

狂轰滥炸、铺天盖地的报道形式,即便是再重要的新车,估计也不知被沉到哪里了。这也是为何国际大车展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爽约”车企了,与其跟大家一起争奇斗艳,还不如来一场错峰的“独舞”来得有效。其实,国内的大车展也同样开始出现这样的现象,与其为了增加展位面积和位置争得头破血流,还不如提前搞一场发布会,自主度更高,效果更好。

当然,国内大车展的管理水平也还是有进步的,尤其是上海和广州,媒体日的观展环境有了很大的提升。展馆面积不断增加,一方面源于硬件设施的扩张,另一方面是初创企业的数量也在激增。谁让中国是全世界汽车品牌最多的市场呢。

何毅@《超级马力》

相比之下,汽车产业及媒体从业人数也是国内外车展差异的重要原因。我在日内瓦车展最好的一次体验是,之前没有提前办理证件,到了以后在引导下直接来到临时办理证件的办公室,只有一个工作人员,我没有任何等候,把我的名字给到工作人员,她在电脑上搜到几年前办理过车展证件的信息,不用一分钟就给我了媒体证。这个经历让我记忆犹新。

宋海涛@《汽车与你》

刘司修说的日内瓦车展确是国际车展中的一个模范品牌,相信很多媒体人都有同感,不仅仅是服务意识、展品质量这些,当然,日内瓦也是所有国际大型车展中面积最小的,所以相对管理起来确实更容易。但其实说到国内的车展,相信每一个老媒体人都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车展,在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的这十多年,车展也是迅速发展壮大。像国内最大的北京和上海车展,都换过不止一次的展馆,展馆面积也是越换越大,但其提供的服务,却是十几年如一日的没有任何提高和进步,看看国外同样也有大面积的车展,像德国的法兰克福车展,同样面积很大,但管理和服务却是一点也不差,就拿跟媒体相关最紧密的办理媒体证来说,国外基本上都是网上注册,然后通过电邮打印出来就可以,而国内几乎不太可能出现这种,现场排大队办理媒体证是每年车展前的一道风景线,所以我们的展会组织者服务理念真的是该提高一些,而不仅仅的是一味加大展馆面积和价格。

刘鸿仓@《汽车之家·车家号》

我觉得车展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的缩影。人的观念、审美、素养甚至是数量都能在日内瓦车展和北京车展的对比中发现差异,要我说,这就是我们的初级阶段和他们的发达阶段的差异。即使未来我们发达了,也不一定是他们现在的样子,因为我们和他们不一样。另外,我也想说,我们的车展形式该到了有所改变的时候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几乎所有的传统产业都会发生变革,车展也不例外,但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现在还看不出来,但肯定是更方便、更高效、更舒适。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于英钊@《风度men's uno》

说到车展是不是该瘦身,显然是肯定的,而且不但是瘦身的问题,不少国内车展本身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如一些所谓的区域车展。

逛国外车展给人感觉相对纯粹,有限的区域里丰富不单调,会务组织的也人性;国内的车展每次一想起来就头疼,面积越来越大,地方越来越偏,营销味道还特别浓。每次去之前看展馆手册特别重要,你会发现许多展馆根本就没有去的意义。

国内外车展为什么差别这么大,体制也是大因素吧。国内车展都长期被半官不官的机构把持着,企业参加车展还得赚“工分儿”,各种利益交织,外资品牌和合资品牌都得亮个相,“大而不当”也就不奇怪了。


打开汽车之家 阅读体验更好

我要纠错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点赞
+1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