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日本技术实现中国制造,市值200亿却被批为“独断专行”?

乾纲独断铸就百亿轻卡王朝 相忘江湖回首青梅煮酒

家哥小时候就对这款车印象相当的深,当时家哥父亲单位就是用这款车当工作车,无论是出差、运货、拉人都能满足,在当时看来,这简直是全能的存在,甚至于有人把这款车当作私家车用。

在当年国内缺重少轻、缺乏高品质的车辆的年代,江铃五十铃轻卡的出现,大大满足了急迫的市场需求。

市场的强烈需求、江铃的准确定位再加上精明的决策,让江铃轻卡从开始创立到成为国内轻型商用车领域的排头兵、常青树,仅仅用了不到10年时间。江汽(江铃汽车前身)在1968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产销量达到5000辆用了20年时间;从1987年起,江铃汽车销量突破2万辆,花了5年时间;突破三万辆进而跃进5万辆大关,仅用了一年。伴随产销量的快速增长,江铃的产品也由单一的落后车型发展为拥有轻卡、皮卡、轻客、休闲越野车四大系列400个车型的强大产品阵营。

在家哥看来,江铃汽车的成长经历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不同的是,江铃的导演是孙敏。


孙敏是谁



1983.01-1983.07

江西省机械工业厅派驻江汽工作组成员


1983.07-1987.10

江西汽车制造厂副厂长、总工程师


1987.10-1991.07

江西汽车制造厂厂长


1991.07-1993.11

江西汽车制造厂厂长,江铃汽车集团公司总经理


1993.11-1994.06

江铃汽车集团公司总经理、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合资公司董事长


1994.06-1999.12

江铃汽车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合资公司董事长


1999.12-2003.06

江铃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合资公司董事长


2004-至今

退休


开放合作 商用车缺重少轻的时代被终结


领导视察当时卡车技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汽车工业刚进入开放合作的阶段,国内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汽车工业顺应国家改革开放大势,调整商用车产品结构,改变“缺重少轻”的生产格局,通过开放合作,汽车产业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导演出场 扭亏为盈


江铃的故事也从这个时代开始,上世纪80年代,对于汽车工业的人来说,这是个千帆竞发的年代,同时期也在起跑线上的还有南汽、南联(划归到南联公司旗下的还有江淮汽车制造厂、江西汽车厂、福州汽车制造厂、武汉汽车总厂)等公司,但很多公司公司做着做着就没了,江淮和江汽是那时为数不多存活下来,而且现在还活得很好的公司。

当时江铃汽车还不叫江铃,它的前身是江西汽车厂(后文简称江汽),在1983年之前,江汽还在生产井冈山汽车,由于质量不佳,在计划经济时代,江汽生产的井冈山牌汽车并没有多少企业争取购买指标,没有购买指标,就意味着没有生产计划,也就是卖不出车。更要命的是,对于国家投资的机会,当时的江汽还没有好好把握。


井冈山牌汽车

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因素的逐渐渗入,品质不佳的井冈山牌汽车只能走低价销售策略,成本比跃进牌高但售价却比跃进低,亏损非常严重,从1968年江汽开始做汽车,到1983年工作组进入时,历经16年连年亏损,总计亏了5600万,工资的发放只能依靠政府的财政补贴。然而随着孙敏的到来,江汽的这一窘况将全部终结,并走向了另外一条快车道。

1983年,孙敏跟随工作组正式接管连年亏损的江汽公司,作为技术人员出身的孙敏,初到江汽就意识到,当时江汽的核心产品还是井冈山牌汽车,与其瞎干其他产品,还不如把井冈山牌汽车的品质提升起来。

进入江汽的第一年,孙敏雷厉风行的企业管理风格就开始逐渐体现,在工作组接管江汽后,孙敏就开始组织工人对井冈山牌汽车的产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把几个重大的质量隐患整改掉。汽油机不行就换柴油机,原有供应商的柴油机不行就换个品质更好的供应商,最终在孙敏的带领下,江汽生产的井冈山牌汽车换装成质量更加好的扬柴机器(扬州柴油机)。

就这样,江汽生产的井冈山牌汽车在质量上有所改进,当年就初见成效,到了1984年,江汽的销量达到了1200辆,终于扭亏为盈。同年,孙敏也成为江汽的副厂长兼任总工程师,孙敏带领江汽走向神坛的序幕正式拉开。

腾飞时间


井冈山牌汽车

那个年代,仅仅有眼光有想法并不足够,还必须要有一种强有力的控制力,能够在有限的范围内,把资源、机遇结合起来,为自己所用。而孙敏正好就是这样的人,认定了一个方向,就把所有能利用的关系、资源利用起来,不惜使用非常规的手法。

1984年,在一次厂务会上,孙敏用一支磨秃了的红蓝铅笔,信手在众人面前画了一条抛物线,说这是“井冈山”的必然命运。对于临危受命接管孙敏以及当时的国内市场来说,诞生于40年代苏联的井冈山牌汽车,如果再没有更新换代的、高品质的产品,到时江汽将有可能彻底失去市场。

对江汽抑或孙敏来说,这一年都是一个重要的年份,江汽的腾飞之路在这一年正式开启。这一年,孙敏不仅带领着江汽厂获得了一个合法化的地位,也就是跟南联公司建立了联系,正常获得南联公司的认可,而更重要的是孙敏为江汽的发展找到了出路。


江汽唯一出路 捉紧五十铃这根救命的稻草

在上世纪80年代,国家“缺重少轻”,为了解决轻型车问题,国家进口了一批五十铃卡车,这些车当时在中国市场卖的相当好,按照贸易约定,五十铃的N系列轻型卡车--当时最新一代卡车技术要转让中国。

技术转让的接受方则是北二汽(北京轻型汽车制造厂前身),不过当年北二汽生产的BJ130好卖,也能带来不错的效益,因此对五十铃的技术资料并没有太上心,并没有意识到五十铃轻型车隐藏的巨大商机。

北汽BJ130

而在此时的广东,中国轻型车卖得最好的地方,其实BJ130并没有想象中的好卖,相反的务实的广东人更愿意选择价格更高的五十铃,虽然价格高,但品质也高,用几年都没故障,与BJ130一天到晚都在修车的情况差别太大。

孙敏一眼看穿了广东市场的不同之处,结合调查之后,幡然醒悟,广东的市场特点可能会成为未来国内市场的趋势,市场将会急需高品质的轻型卡车,低价质量差的车今后会逐渐的失去市场。另外,加上国内的市场上存在着缺重少轻等情况,这对于孙敏和江汽来说,极有可能是翻身的机会。

此外孙敏在那会也有机会到日本考察,深入的了解了当时相对先进的五十铃产品以及生产技术,结合国内的市场需求,才下决心要引进与日本同步的五十铃轻型车。

而此时江汽以外的很多厂家还是在生产嘠斯、跃进牌,后续才改为仿五十铃老一代产品,也就是江汽即将生产的五十铃轻卡的前一代产品,同时当年国家引进的五十铃轻型卡车的技术资料,国内的厂家并没有及时的利用起来,这也就给了江汽突围的时间和空间。

结合各方面的因素,孙敏决定了引进五十铃先进技术和生产线,把五十铃最新的技术拿过来,要做就做高端产品、高质量的产品,在战略、产品上直接抛离对手,而后面的事实也证明了孙敏当时的策略是非常正确的,此举也为江铃轻卡的腾飞打下牢固的基础。

孙敏当时制定的是走一条“技术引进、技贸结合,从散件起步并逐步国产化”的发展之路。提出这个路线,孙敏心中可是有详细计划的,并不是一开始就要达到多少国产率,这在孙敏来看几乎是不可能的,也不科学,因为当时国内的设计水平、技术水平跟日本的相差太远。孙敏计划的是先把技术拿回来,然后在逐步消化逐步国产化。

历时一年,1985年孙敏终于与五十铃签订了合作协议以及技术转让协议,其中技术转让协议比并没有花费江汽多少成本,这主要是因为之前国家已经引进过这些技术了,孙敏再向日本人买价格就低得多,别人不重视的在孙敏这成了江汽的救命稻草。

关于这份合作协议的签订,孙敏也用了非常规的手法,先斩后奏,先跟日本人签订合约,然后才跟江西省政府报告以及寻求批准,或许就是这样的一种雷厉风行的性格,也为孙敏后期的退位埋下伏笔。

广东人很早就开始接触五十铃卡车

随后就先从五十铃双排座1.25吨载货车开始起步,也就是广东人民眼中的两房一厅,这个车当时在广东是绝对的霸主地位,兼具载货拉人,实用性强悍,在当时看这简直是全能的车型,深受企业、商户的喜爱。

引进的五十铃轻型车到1986年之前江汽共组装了2250台。到1986年五十铃轻型车正式在江汽投产,并且国产率已经到达了40%。可以说摆脱了当时零部件进口限制的一部分困境,同时也把车身制造的问题解决了,但唯独发动机的进口量限制一直困扰着江汽的发展。

五十铃轻型车被引入江汽生产,其决策过程从一开始就体现了孙敏所说的企业自主经营权,当时江西省视巨亏的江汽为沉重背负,放手让孙敏一搏,而孙敏基于对轻型车产品和中国市场的透彻了解,作出了上马五十铃轻型车的决策,上下合拍,中国轻型商用车常青树江铃的根基就此植下。

五十铃轻卡项目成功落地,不仅证明了孙敏的策略是对的,同时也把江汽从一个亏损5000万的企业,成长为江西省的纳税大户,1988年赢利5000万,即便是在1989年全行业低迷的情况下,江汽同样可以实现利税高达6390万元,跻身全国500家最大规模企业之列。

据说当时的江汽产的五十铃产品十分抢手,一时出现了预交款几个月而拿不到货的火爆现象,同时还要面临来自其他厂家的打压,但即便是遭遇其他品牌的价格战,始终比别人贵一半的五十铃产品还是依旧坚挺,再次证明了孙敏锐利的目光。


建立联盟 江铃汽车正式建立


江汽生产的五十铃

为了适应更大批量的生产,1988年由江西36家工业企业组成的具有高层次的联合组织形式-“江西汽车工业集团公司”成立了,后一年正式兼并了南昌缝纫机厂,从此揭开了江西企业兼并浪潮,仅仅几年时间,江西洗衣机总厂、江西拖车厂、南昌钢圈厂、江西钢窗厂、南昌油箱厂、江西水箱厂、南昌制动器厂先后被江汽兼并,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组改组,时间直到1991年7月28日,“江铃汽车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孙敏被任命为江铃汽车集团公司总经理,江铃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

两年后,1993年4月,在孙敏的努力下,由江西汽车制造厂(持股75%)、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持股12.5%)和伊藤忠商社(持股12.5%)合资的江铃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也为后面孙敏引进五十铃皮卡产品、创立JMC品牌、建立发动机厂扫清了障碍,同时更重要的是为了未来技术转让更为方便,同时还可以把更多的技术人员送到五十铃厂家进行培训。


引进皮卡产品 筹备上市 为国产发动机扫清障碍


同年8月,五十铃皮卡产品下线,孙敏看中的是当时客货两用的市场缺口,市面上并没有具备足够竞争力的产品,这也就给五十铃皮卡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引进的五十铃皮卡搭载的同样是五十铃轻型货车上的进口发动机,不仅把江铃的两条产品线搭建起来,更重要的是还能带动发动机的需求量,只要需求量达到了一定的基数,国产发动机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江铃当面引进的是五十铃faster的第三代车型

前文说过,五十铃轻型汽车的车身制造已经没有问题,真正阻碍产能大量提升的还是因为进口发动机的配额,其次进口发动机也使整车成本居高不下,要想提升产能、降低成本,国产发动机是不二的选择,此前成立合资公司、引进皮卡产品线,正是为国产发动机铺路。

除了把发动机需求量提升以及获得技术资料以外,横跨在孙敏面前的还有资金问题,因此同年孙敏通过资本操作把江铃上市,筹集了高达12.73亿元,为五十铃发动机国产项目提供了充足的资金。直至1995年,江铃4J系列发动机厂及配套铸造工程项目正式建成投产,年生产12万台4J系列柴油发动机。

值得一提的是五十铃轻型车之所以成功,离不开先进的4J系列发动机的配合,当年的4J系列发动排量小动力强、经济性出色,更重要的是品质高,在实现了国产化后,五十铃4J系列柴油机的性价比进一步提升,对后期江铃推出多款产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也为不少品牌提供了发动机,是当时发动机的卓越代表者之一。


江铃JMC轻卡

同时孙敏在1993年更是启用了“JMC”品牌,凭借着多年生产五十铃轻卡的经验,推出了自主的“JMC”江铃轻卡,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把整车成本进一步下压(五十铃的商标费不用给了),为日后成为轻卡行业霸主奠定了基础。


急流勇退 孙敏为接棒者留下了充足的弹药


从一家不敢倒闭的亏损超5000万的江西汽车厂到轻卡行业的常青树,孙敏用了10年时间,不仅成功的打造了江铃轻卡这一成功的产品,同时还多面开花,引进美国福特的全顺,在轻客市场也分了一杯羹、在发动机制造、零配件供应方面也取得非常不错的表现。

仅仅有眼光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一种独特的控制力,这种控制力能够约束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远离诸如规模扩张重要的诱惑,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集中有限的资源。在后来的江铃公司文字中,有人用“定力”一词来评价孙敏时期的战略,凭借着这样的定力,孙敏让江铃以极快的速度成长,并奠定了在轻卡行业的地位。

2003年,孙敏把江铃汽车带到上市,江铃集团公司的各项存款约有10亿元,为后人留下了充足的弹药后,就把正在高速增长的江铃托付给后来的王锡高,孙敏正式功成身退。


孙敏后时代 江铃依旧平稳发展


孙敏执掌江铃期间,在2001-2003年,江铃主要经济指标每年以20%以上增幅增长,接棒后江铃2004年的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成为南昌市首家百亿级企业。2004年-2013年江铃汽车实现销售257016辆,全国商用车占有率5.38%,排名第6位。2017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品牌价值评估超200亿元。

江铃凯锐800

虽然江铃在孙敏离开后也维持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并且在国三切换国四的时候也实现了逆势增长,但在后期的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策略失误,例如2014年推出的定位更加高端的轻卡江铃凯锐,12.78万的定价让不少用户都望而却步,而其后的重载轻卡盛行的时期,江铃也没有及时的跟进推出,在这个细分领域被重汽、福田等品牌抢占了市场。

但孙敏打下的根基还是牢靠的,多年来,江铃轻卡凭借着稳定的品质,在市场上赢得不少用户的信赖,轻卡的占有率也多年位居行业前三,如今在推出了重载产品、国六产品、升级了智能离合器后,江铃轻卡的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时代变迁 退也是进的一种方式


关于孙敏急流勇退,坊间也有不少的说法,这次的调整,并不是孙敏的本意,在人民日报、财经周刊的报道中还是能发现一点端倪,无论是当时的政府还是江铃厂家,对孙敏的退休都表现比较平静,甚至于冷淡,而据孙敏在后期的采访中也表示“关于他退休的事情,江西省政府在之前确实征求过他的意见,并且也获得了他的同意”。

孙敏,摄于2008年

但根据人民网的一篇报道中显示,据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江西业内人士说:“在江西省的确存在一种意见,认为江西在全国汽车产业中所占份额太小,认为孙敏由于独断专行,错失了很多发展机会。”特别是孙敏当时的做法与国内汽车行业发展轿车的大方向并不相同,在孙敏领导下的江铃,重点发展了商用车、陆风越野车型等。

而据另一篇财经周刊的报道指出,据有关人士指出,南昌市此次调整江铃汽车集团领导班子已酝酿了一年多时间,调整理由据称是孙敏年事已高,另一个原因是孙不愿与市里有太多接触。

孙也曾表示“不太愿意到一些部门去走动,作无谓的应酬交际。有些会议能不参加就尽量不参加,能不出席就尽量不出席,有些会议是层层开,开来开去都是那些内容,我觉得自己没有必要去陪会。不太愿意出去的原因,是因为观念不同很难沟通。”从这些信息来看,孙敏被调整的事并不完全是空穴来风。

孙敏的退位,对于江铃而言,无疑是一个打击,当时社会各界对江铃产生了非常多的猜测,对江铃汽车集团未来的发展也有着不少的看法,但孙敏为江铃汽车打下的牢固的根基,并没有随着孙敏的退休而出现偏差,这点在后来江铃的发展中也得以体现。

据说,在6月6日的卸任会上,即将离开江铃的孙敏,最后意味深长地说:“我有一点私心,希望江铃在新领导的带领下取得更好发展,不然我会很难过。”

如果从励志的角度来看,时代变迁,为了企业能有更好的发展,让更年轻更有想法的人接棒,也不失是一种进步。

但是从家哥自己的角度来看,孙敏的谢幕,始终是带一点遗憾的,个中缘由,也只能留待后人评说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打开汽车之家 阅读体验更好

我要纠错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点赞
+1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打开APP 查看全部0条车友评论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

      //mass.util.getScript('//s.autoimg.cn/sou/h5search-app/assets/script/searchfloat.js?v=2024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