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排名1.5的问界,25亿就被卖了,华为真不造车了?

最近,问界被25亿收购的事情,无疑成为了车圈的大新闻。虽然收购的内容只涉及商标和外观专利,而且从华为卖到赛力斯,有点左手腾右手的感觉,但不管是收购的价格,还是这件事本身,都很令人好奇。毕竟从目前的销量来看,在大多新势力仍处于亏损情况下,问界的销量已经攀升到了1.5名的水平,尤其进入到24年,新势力销量榜单第一,就是理想和问界轮流坐,双方之间的差距也非常小。这样的业绩,换成别的公司,必然会有一种胜券在握的喜悦,但区区25亿就把商标卖了,这是为何呢?

从市场价值来看,这波收购的确是赛力斯血赚,赛力斯聘请的第三方公司对收购资产的评估结果显示:标的资产于评估基准日2024年5月31日所表现的市场价值为102.33亿元。以四分之一的价格到手,若是没有什么别的隐情,就算华为和赛力斯是多年的合作伙伴,也很难让对方血赚75%,难不成,这七十多亿的让利,相当于“分手费”?要知道,在这之前,华为也相继把享界、智界的商标,分别转让给了北汽和奇瑞。

但关于分手的说法,无论赛力斯还是华为都表示否认。恰恰相反,在收购完成后,双方立马就发出了不影响继续合作,并且还将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声明。

那么隐情到底是啥呢?有一种说法是,问界虽然在国内达到了跟理想并列第一的水平,但月销万余台的规模仍不够,问界品牌也即将准备进入海外市场。但由于和华为深度捆绑,而华为在美欧等重点市场又受到制裁,所以为了出海更加顺利,才有了这次收购。

对于这种说法,不可否认有它的道理。但这只能成为收购的原因之一,而难以成为主因。毕竟,只要不是华为单独造车,有合作伙伴在前面顶着,规避制裁的办法有很多种。即使转卖商标是最合适的一种选择,那也没必要把估值超百亿的商标低价转让。

而从华为方面的声明来看,此次收购的原因是基于华为坚决不造车的宗旨。它的目标是帮助各家车企把车造的更好、更智能,而非亲自下场。换言之,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制造,都是赛力斯或者其他合作伙伴来负责,华为只专心做车机和智驾,为这些合作的产品提供价值附加。

只不过,从之前的模式来看,华为在各种合作当中,充当的角色已经不再仅限于技术和零配件供应商,对于营销、销售等方面的介入,让华为越来越像是造车的主角。而这次商标和设计专利的转让,可以视为重新划清界限,华为主动回归技术和零部件供应商,或者说智选车的角色,至于合作本身,的确不会受到影响。

但不可否认的是,从去年6月赛力斯把问界商标转让给华为,并且几乎没提钱的事,到今年明码标价25亿又把问界商标卖回给赛力斯,此间百亿估值的暴涨,还有肉眼可见的销量提升,华为可以说功不可没。从华为本身自带的话题性和影响力,到遍布全国的门店,还有一句句遥遥领先,以及鸿蒙和智驾本身的实力,不管华为如何强调不造车,但消费者已经形成了问界是它一手带大的认知。

如今,问界商标再次转让后,虽说华为发出了各种各样的声明来稳定和安抚消费者的情绪,合作模式也的确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但部分用户难免会在情绪上觉得,问界品牌的血统变了:以前更像爸爸,是华为系嫡系长子,现在商标转让了,以后就有可能会更像妈妈。那么对于这种转变,你怎么看呢?对于华为的不造车声明,以及商标的全体转让;还有问界商标回归赛力斯之后,又有怎样的期待呢?

继续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0)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