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配方,不一样的味道,马自达EZ-6有想法

我有一种预感,在年的各大媒体评选中,在“年度最佳合资系能源车”这一项里(如果有的话),这款车,必然是上榜率最高的一款。

它是马自达EZ-6

你有多久没听过马自达这个品牌的新消息了?

对上一次上热搜的应该还是和梁家辉的和解吧,但网友当时的关注点好像都集中在玩梗,而不是产品和技术上。这其实不是马自达一家问题,几乎所有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板块上没了声音了,原因就不深入分析了,反正现阶段的合资品牌,非常需要一款出色的车型为自己正名。

所以,这次马自达不玩梗了,他们终于硬气一把,用实打实的产品力来说话。

主打人车沟通感

关于它的设计和产品定位,我们之前已经进行过解读,这次主要聊聊它的驾驶感受,我认为这是它最吸引我的地方。

动力总成方面,我这次主要开的是增程版,160Kw、320Nm的动力储备,与主流的中国品牌新能源轿车相比,这动力算不上多拔尖,即便是纯电版本,最大功率也只有190kW。

这已经是马自达在售车型中动力最强的一款了,但马自达从来都不是一个以绝对动力为卖点的品牌,操控才是他们最擅长的。而怎样才算操控好?他们是很有心得。

比如在动力输出特性上,虽然EZ-6采用的是纯电机驱动,但动力输出却很有“油车感”,动力不会一下子爆出来,而是相对线性的输出,油门的分层感做得很好,可控性非常出色,让驾驶员有人车一体的感觉,而乘客也容易产生眩晕感。

又比如在底盘表现。在直路上匀速行驶时,EZ-6的主要表现出稳定和舒适,对路面振动吸收得很快,很干脆,而当你进行稍微激烈驾驶时,比如紧急变线,相对高速过弯时,你会发现它的悬架响应是非常积极的,不光支撑性很好,反馈也很清晰,它会让你感知到四个车轮的抓地状态如何,从而让你更有信心去做一些激烈的动作。

简单来说,车辆与驾驶者之间是有充分沟通的,这不光能提升主观驾控感受,还能一定程度上提升驾驶安全性。

现在很多新能源车动力都非常强,但经常传出失控或冲出赛道的新闻,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车辆底盘缺乏沟通感,不知道悬架和轮胎的极限到哪,对驾驶员造成欺骗,很容易出事。

当然,EZ-6的驾驶感受也算不上完美,在细碎振动的过滤上还是略显不足,如果你是那种追求极致安静和舒适的不太适合,但如果你是在正常驾驶之余,对操控体验有稍微高追求的用户,那EZ-6就很对你口味。

聊完驾驶,再来简单过一下车内体验,首先是车机部分,无论触控还是语音响应还是挺灵敏的,界面布局也挺清晰明了,从实用角度来说,可以说达到目前主流水平,但你说应用丰富程度嘛,当然跟那些十分会玩的中国品牌有一定差距了。对于一款合资车,车机能做到这个程度我觉得已经非常足够了。

更让我惊喜的是车内空间,无论是车内宽度,头顶高度,前后排座垫长度都非常充裕,后排地面还是全平的,地台也没有被电池垫得很高。

更大的惊喜在后备厢。掀背式的设计让它有着极大的后备厢开口,尾门可以分段式开启,配合可向前放倒的后排座椅,尾箱储物空间超过1,100L,而且还可以拓展出许多户外生活场景的功能。

调校比硬件更有价值

在马自达EZ-6刚发布后不久,市场上就传来一些吐槽的声音,说马自达EZ-6用了中国品牌的技术,相当于一个“换壳车”。

但试驾后发现,这车还真不是“换壳”那么简单,马自达在这款车上确实加入了许多自己的想法,不仅设计上很有马自达的特色,关键是操控表现也很有辨识度,它不是盲目地把各种参数拉满的车,而是懂得取舍,能根据自己的品牌特色强化某方面的感受。与我之前试驾过的同平台车型相比,体验感是不一样的。

看来,“人马一体”并不是一句虚话,而是能落实到具体产品体验上的一套方法论。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其实确实没必要过于纠结具体的技术,实际体验才是最重要的。在新能源时代,技术同源的车很多,不少车型在电机、电控、电池、智驾系统等核心部分上甚至采用了相同的供应商,但这些车型最终表现出来的感受是千差万别的。这意味着,影响一款车产品表现的,不光只有硬件,更重要的还有调校和匹配。

在整个合资新能源领域都普遍低迷的大环境下,确实很需要像EZ-6这样的车出来为大家打打气,不敢说他一上市就会卖爆,但至少让全行业知道,合资车企也能打造出色的新能源车。

继续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0)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