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已进入最后一个月,近期诸多汽车品牌开启产品售价调整;不少在十月份购车的消费者又感觉被“背刺”了,提车前后可能只相隔几天甚至只是相隔一天,车辆售价却悬殊几千到上万元。
这确实是有些难以接受的,那么同款车不同价是否违法呢?
老生常谈的话题。
正确答案是肯定不违法,原因有三点。其一是肯定没有车企会亏本卖车,所有品牌的车辆售价一定会高于成本价!因为《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说明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销售车辆是违法行为,所以汽车制造商显然不会公然违反相关法规。那么其售价的调整也必定是在限定范围内,反之,只要在高于成本价的范围内涨价或降价则同样是合法的。
当然产品售价调整还需要遵守价格法,比如不允许相互串通和操纵市场售价;可是汽车制造商的关系不是经常提到的“友商”而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除非是产品和品牌定位完全不重叠的品牌,可是这些品牌和车辆也不会被拿到一起来对比。
新问题·同款不同价
第二个因素是近日有汽车爱好者提出的问题,相对新颖一些。
问题为:
同款车不同价是否涉及价格歧视?
相信绝大多数汽车爱好者都已经了解了合理降价并不违法的客观事实,商品售价的调整是依据市场动态而进行必要调整,是正常的商业行为。所以汽车制造商可以自行决定为商品降价,并且只要没有提出过保价则不需要给老车主任何补偿;这就像商品涨价的时候,汽车制造商也不会让老车主补差价一样。以特斯拉汽车为例,其产品售价就不是一味地降价,而是时而降价、时而涨价,特斯拉也没有过问老车主要回差价的操作。
于是就有一些汽车爱好者盯住了“价格歧视”的话题,如果真得涉嫌价格歧视的话,那么降价则真有可能属于违法行为。
但是客观上依然不属于“价格歧视”的范畴。
所谓的“价格歧视”是同一款商品或服务面对不同消费者给出不同的售价,这是最常见也最普遍的理解。这种情况确实存在,比如有些车在南方销量好就会加价销售,在北方销量差就会降价销售,严格来说这就是有价格歧视因素存在的。
但是这种情况也不会消失,因为汽车的售价一直定义为“指导价。”
作为汽车销售商(4S)只需要参考指导,价格是可以在指导价允许的范围内自行调整的——所以才有“砍价”的说法。比如买一件毛衣,标价是500元,会砍价的人能以100元买到;不会砍价的人可能要花400元去购买同款商品——看似属于价格歧视,但是标价只要不是定义为绝对售价而是指导价的话,商家的行为则很难界定。
同理,汽车的售价是指导价,最终成交价是可以由商家来决定的。
重点:
现在的汽车售价调整是指导价的调整,指导价的调整不是汽车销售商的行为,而是汽车制造商、也就是主机厂的行为。降价和价格歧视是两码事,指导价的下降不涉及价格歧视,因为降价是被允许的;同款车不同价的原因是因为被允许的降价,所以就算是同款车不同价也没有问题。
综上所述,汽车产品降价是不需要质疑的,因为完全找不出漏洞来。仅“指导价”这一个词的运用就能规避几乎所有的难题,不论是汽车制造商还是汽车销售商都会有充足的理由来应对消费者的质疑。
不过老车主被“背刺”也是客观事实,可是消费行为本就是“买定离手。”
没有什么商品是不会出现价格波动的,因为市场供需关系是在动态变化的;所以应当理性看待车辆售价下降的现象,尤其是现阶段,毕竟降价是所有车辆都在降,虽然正在使用的车辆价值缩水了,但更换同级车的代价也降低了。至于未来的汽车价格也只会越来越低,2025年的汽车价格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原因是汽车市场进入存量阶段,产能客观上至少是有一些超出市场需求的。所以需要通过降价汽车售价来刺激汽车消费,也还会有一些方法来刺激老车主缩短换车周期,这都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作为汽车用户只需要做好两手准备,如果不打算被汽车消费热潮捆绑,那就无视汽车领域的资讯;十年或八年后再关注汽车领域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不要主动寻找这些资讯来PUA自己。相反,如果换车频率高,那就可以为降价而高兴,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