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金顺德,美味求真


佛山顺德,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是广府粤菜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自古就有“食在广州,厨出凤城”。


顺德的美食之风萌芽于秦汉,孕育于唐宋,成型于明代,兴盛于清中,辉煌于现在。千百年来,顺德美食经过不断传承发展,形成了“五味周全、六艺领先、饮和食德、顺其自然”的鲜明特征。“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材本真的鲜美最是珍贵


11月中旬的广州绿意盎然,ID.与众赏金之旅出发在即。于岁末的广州车展之前踏上沁人心脾的一程,悠悠至极。

民以食为天,“饮”与“食”是现代生活中最直接的情感表达。全民皆厨的美食氛围让顺德这座岭南名城拥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滋味”,特别是对自然之味的尊崇,道出了轻快质朴的粤味风华。


一个“真”字,凝练了顺德美食的精髓。


就地取材,尊重食材本身的味道和属性,让食物尽量贴近自然、原汁原味。不仅如此,顺德美食讲究烹饪应时节、按季节——到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遵循自然之道。


顺德的大厨们,除了注重食材天然本味,也乐于对其进行富有想象的加工。他们深谙味道之间的分离和融合,在复合的滋味中筛分清晰的层次。他们是工匠,常年锤炼技艺,创造出品类庞博的美味。捞鱼羹、炒牛奶、四杯鸡、陈村粉、伦教糕,都是顺德家常味道中异彩纷呈的代表。

美食不止关乎味蕾,亦是人与人情感的连结。


每一顿家常饭,都是当地人加深交往的舞台。平日里和亲朋的聚餐,一年一度的端午“龙船饭”,各个村落“饮灯酒”的习俗让美食成为人与人、人与水土的独特纽带。


两千年的沉淀,无数味道的汇聚,勾勒出顺德美食的轮廓。2014年,顺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的称号,成为中国第二个、全球第六个美食之都。时过境迁,一代又一代顺德厨师在传承中推动着顺德菜的创新,为顺德美食带来微妙而美妙的味觉变化,始终激发充满新意的味蕾体验。


穿梭在顺德的街巷,清晖园、顺峰山、逢简水乡、渔人码头纷沓而至——历史与现代、时尚与复古在这座侨乡自由碰撞。同样融合了传承与创新的大众安徽ID.与众,也在这座香气四溢的城市里,带来与众不同的驾驶体验。

驰骋于岭南园林环绕的街区,ID.与众的互联科技具象为人文关怀。支持CarPlay、CarLife、HiCar三重手机生态的无线投屏及丰富的车载内容生态,加上车载KTV和harmankardon沉浸Hifi音响系统带来的音乐享受,将座舱变成了专属视听娱乐空间,为旅途带来更多惬意。


赏金之旅,与众不同。ID.与众推出的“金”彩生活探寻计划覆盖了文化、艺术、时尚、设计、运动多个领域,在探索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中,发掘寻常生活里非同寻常的“金色时刻”。


对顺德美食博物馆的探访,在三天两夜的赏金探寻中,给人留下了格外金质的记忆。其常设展览“不可思议的顺德”分为“鸡有鸡味,鱼有鱼味”、“识饮识食,人生积极”、“做食,有得食”、“顺德滋味,世界知味”四个篇章,借助声、光、电元素以及800多件藏品,层层递进般呈现并还原了顺德美食背后的社会变迁、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

鸡有鸡味,鱼有鱼味”源于顺德人的一句俗语。


顺德所处的纬度与地形,汇集了鱼、米、奶、禽、花、蛇、虫等多种食材。相比上海的“浓油赤酱”与成都的“鲜香麻辣”,顺德人喜欢食材本身稍加混合后的味道。正因为顺德人对于食物味道朴素的追求,使得顺德美食形成了“清、爽、嫩、滑、鲜、真”的特点。


一件巨大的装置作品《味道的起源》吸引了一行人的目光。墙面部分的九百多个透明玻璃瓶中,盛放着取自顺德境内16条河道的河水。这个关于顺德的“河流档案”表明顺德地区水网密布,既提供了农业灌溉所需的水源,又养育了活蹦乱跳的河鲜。空间中高高低低分布的透明亚克力方盒中,储存着稻米、花生、豆子、甘蔗、水果等食材,象征着顺德肥沃的土地。正是在农业与渔业相互交融下,形成了以“鱼、米、奶、禽、花”为核心的顺德味道。


展览的第二部分“识饮识食,人生积极”,主要讲述食物是如何做成的。这部分展出了与顺德饮食文化相关的文献、文物、互动游戏及装置,诉说着顺德“人人皆厨且人人识食”的形成过程。


顺德美食讲究“蒸、炒、脍、灼、焗、酿”六艺,这些技艺离不开各式各样的厨具。展柜中,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印糕模子、擀面杖、漏勺、砂锅、罐、壶、碗等实物尽收眼底。

一本特别的“小书”吸引了众多的目光。

美味求真》成书于清朝光绪十三年(1887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粤菜菜谱。作者“红杏主人”记录了清代广州及周边富有特色的184款粤菜做法,还包括清代广东地区的饮食习惯,其中80多款粤菜做法已经失传。据说,这本书当年有十多个版本,是厨师随身携带的“秘笈”。


书中记录了朱油、白油、麻油、豆豉、黄酱、南乳、浙醋、乌醋、瓜英等调味品的使用方法,可以看出粤莱的味道在清代就基本定型了。


展览的第三部分“做食,有得食”请出了顺德的大厨们,以纪录片播放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分布于顺德、香港、澳门、北京等地30位顺德大厨的访谈影像——口述历史的收集与整理,对于描述顺德饮食文化的当代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一位烹饪大师康辉,14岁到上海大东酒店拜师学艺,对制作冷盘、热菜、面点样样精通。1955年,他以广东菜高手的身份被选拔到北京饭店工作,但凡是中央和北京市有重大庆祝活动或迎接外国贵客嘉宾,他都要被借到钓鱼台国宾馆或人民大会堂烹制菜肴。


很难想象,面对成百上千人的国宴,要如何保持每一道菜都融入“鲜、嫩、滑、脆、爽、淡”的粤菜风格,但是康辉师傅做到了。他以高超的烹饪技艺被选为毛泽东、邓小平、宋庆龄等领导人的专任厨师


展览的最后一个篇章是“顺德滋味,世界知味”。抬头吊顶的位置,一群银色的鱼在洄游;光影效果也让地面上出现了鱼群的影子,象征走向世界的顺德人和顺德饮食文化。


鱼是鲜味的代表,也是顺德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材。据不完全统计,顺德人吃鱼的花样达到200多种,不同部位有不同菜式,鱼身上下无一不可成佳肴。鱼也象征着顺德人积极向上、勤奋争先的性格,不断融入更广阔的世界版图。


展览的最后,展出了一些建国前后顺德华侨从海外寄给家乡亲人的信件。其中很多信件是从靠近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法属留尼汪岛寄出的,收件人是顺德一位名叫陈趣莲的女士。展览中没有提及远在大洋彼岸的寄件人是否怀念家乡的味道,但却反映出顺德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这些游子是否能习惯他国饮食呢。





长期以来,对食物的研究一直被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学科关注,学者们把对食物和饮食习惯的研究,看作是一个特定地方或文化背景下思维方式的外在化现象。正如《考工记》所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美食亦是如此,“治大国若烹小鲜”。


走出顺德美食博物馆,长抒口气,未能平静。


食在羊城,厨出凤城。“羊城”被大众熟知,广东省省会广州。这个称呼源于一则发生在西周时期的“五羊衔穗神话”。“凤城”距离“羊城”不远,因当地一座形似凤凰的山而得名,它就是名厨辈出的顺德。


继续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0)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