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二”要购车,也可以参考一下J.D.Power 2024中国智能座舱研究的榜单:12月12日,J.D.Power|君迪联手同济大学HVR Lab(人车关系实验室),共同发布了《2024中国智能座舱研究洞察》(以下简称智舱研究),同期公布了“华舆奖·中国年度典范智能座舱”榜单(以下简称智舱榜单)。
智舱榜单的车型数量并不多,其共同特征,主要集中在搭载了AI大模型。
榜单发布前,J.D.Power中国区总裁苏骏说:“车企是否能够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减少过度设计的智能化配置,是未来智舱发展的关键。通过华舆奖这一平台,我们希望进一步推动行业创新,助力车企探索智能化设计的本质。在未来,智能化的核心,将是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用合理的配置投入带来更佳的体验设计。我们认为这也是行业在未来几年内值得深入探讨的方向。”
与2023年智舱研究结果相比,2024年智舱榜单中的车型得分提升了0.11分,智能化消费者之声VoC体验指数平均得分为7.75分(满分10分)。
智舱研究认为,这种智舱体验的提升,主要源于获奖的大部分车型,都搭载了AI大模型。“随着大模型的上车,车辆交互能力得到了提升。智能座舱已经开始实现语音识别、情感分析、个性化推荐等多种功能。”
在智舱研究的发布、圆桌会议环节,相关专家和业界人士,也都提到了智能座舱同质化的问题,所以,除了苏骏提到的“减少过度设计”,AI大模型似乎成了智舱创新的突破口。
2024年智舱榜单中的大部分车型,都配备了车载生成式大模型。AI技术在座舱领域被广泛应用。其优势在于提高了车内语音交互的准确率,用户意图理解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并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启动车辆功能或给出相应建议。
J.D.Power提到“获奖车型均配备了优秀的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常用功能的语音交互成功率达到了98.6%,可以满足用户的日常用车需求”。
话说回来,AI大模型的确是当下科技界的热门词汇,从IT行业到车载智能座舱,几乎无一例外提到了“AI”。不过,按照一般用车体验来说,当下搭载AI大模型的智能车机,从外部硬件来看,与此前体感相差也并不大。另一方面,智舱研究中还提到了:“常用任务的触屏平均交互步数为2.42步,较2023年上升了0.56步。”
这句话按照小编的理解,是要达成一项目的,比如触控操作氛围灯或调节座椅,以前用2.42步就能完成,现在得多按一个0.56步——反而变复杂了。而就此现象,智舱研究认为是“座舱功能丰富,系统交互复杂度上升。”
但站在小编日常来说,科技简约看上去很美好,但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所有功能全部通过触控屏操作很不安全,所以万望车企们在简约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一些实体按键——比如座椅调节,以前用2到3个按键就能一次操作完成的事儿,现在得在触控屏里划拉几次,反而行驶中调整座椅变得更麻烦了。
此外,智能语音识别准确度的提升,无疑是一大进步,但是智能语音操作不应只考虑车上仅驾驶员一人,尤其是在多人同行时,方言造成识别不准反而尴尬,此外还有一次试驾中,一位新手司机提到的问题:“要是有语言障碍,智能语音功能岂不成了摆设?”
尽管智舱研究认为,2024年获奖车型“安全性”维度平均分为7.64分,较上一年提升0.14分,源于“通过优化驾驶员与车辆的实时沟通,智能座舱准确识别和交互减少了驾驶员操作的分心程度,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
不过,站在实际操作的角度,智能语音识别准确度确有提高,但很多应用,比如影视娱乐方面的功能,需要额外购买会员,所以对于新车入手的新老司机们来说,有些智能科技究竟是福利还是麻烦,确实得两说。
作者:刘英LY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