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鲁在中国都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一直没有国产?
斯巴鲁最早与中国市场产生联系,是刚才说过的1985年港-京拉力赛,再然后,就是1989年和贵航合资的云雀汽车,我们之前介绍过,我们之前的视频有过介绍,有兴趣的贵宾可以赏脸看看。
2002年前后,因为种种原因,斯巴鲁和贵航分手,等到再次官宣以进口方式回到中国市场,已经是2004年6月的北京车展,在随后20年的发展过程中,斯巴鲁的命运和两家中国公司紧密相关,庞大和奇瑞。先说说庞大吧。
众所周知,进口车在国内销售,可以通过各个港口的二手车贩子,但想做成品牌,就必须要走正规渠道,跟经销商合作,比如雷克萨斯和中升,斯巴鲁和庞大。
2004年7月,斯巴鲁官宣入华的第二个月,庞大就拿下了斯巴鲁在全国8省市的独家代理权,当年的庞大,手里握着奔驰、一汽奥迪、一汽丰田等品牌的经销权,是中国最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之一,斯巴鲁找上门,也没啥毛病。
到2006年,斯巴鲁正式成立斯巴鲁中国,全面负责品牌和营销,当时的人们还在迷信进口车,所以斯巴鲁也一直以“整车进口”作为卖点,但毕竟是个小众品牌,它不国产是不想吗?怎么不想呢?钱多了又不咬手,实在是没那个能力知道吧。
在2007年准备引入新 翼豹时,斯巴鲁就透过口风,说要国产。
当时业内普遍认为,进口车要国产,销量需要突破5万辆的临界点,而直到2010年,斯巴鲁才达到这个销量,当时媒体预测,斯巴鲁国产可能的合作伙伴大概有北汽、江铃、一汽、上汽、力帆、庞大这么老几位。
但斯巴鲁从来没回应过,反倒是2011年3月,悄么声的跟奇瑞勾搭在了一起,双方表示已经达成初步意向,生产线大概会放在2009年投资建设的奇瑞大连工厂,并且准备把中国打造成美国以外的斯巴鲁全球第二大生产基地,但自此之后,双方就没下文了。
两年半之后,到2013年,奇瑞和斯巴鲁双方都出现了变故,斯巴鲁受钓鱼岛事件影响,销量和口碑都跌到最低点,奇瑞则进行了战略调整,重点放在奇瑞、观致和奇瑞捷豹路虎身上,合资进程基本冻结。
事实上,即使不受钓鱼岛事件影响,斯巴鲁在国内也不能和汽车企业合资,因为早在2005年丰田从通用手里买过了斯巴鲁的股权,从此成了斯巴鲁的爸爸。当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还没放宽,一个外资车企只能在国内建立不超过两家合资企业,丰田已经有了一汽、广汽两个合资伙伴,旗下的斯巴鲁自然就没有合资机会了。
而且据传闻,这次合资告吹,跟斯巴鲁一方有很大关系,说是斯巴鲁不想在屁股上挂奇瑞汽车四个字,怕拉低品牌调性,也不愿意转让技术,说白了就是想让奇瑞做一个进入中国的跳板,彻底的代工厂,奇瑞肯定不乐意,我合资为了啥?不还是为了拉高品牌,学点技术吗?
你以为你是XX啊?想怎么着怎么着?跟奇瑞没下文,跟其他车企也不可能,斯巴鲁只能妥协跟庞大牵手,2013年双方正式签订合同,庞大出资买下斯巴鲁中国40%的股份,但业务依然是卖斯巴鲁的进口车,只是从原来的赚佣金,变成了给自己赚分红,斯巴鲁也成了为数不多拥有合资身份但只能卖进口车的企业。
得益于斯巴鲁当时还算不错的体量,2014年,庞大首次登上世界汽车品牌百强榜,也是唯一一家上榜的经销商集团,非常离谱,庞大的加入让斯巴鲁野心勃勃,2015年3月,品牌入华十周年庆典上,斯巴鲁还宣布了未来的运营规划,说到2016年要年销10万辆。
但事实却是,从2013年达到5.7万辆巅峰之后,斯巴鲁在华销量就一路拉稀,2014年5.45万,2015年4.7万,到2023年,只剩1万左右,那为啥大家不买斯巴鲁了呢?很简单,斯巴鲁当年所有引以为傲的优势,都成了在中国困住它销量的枷锁。
比如水平对置发动机,说起来好听,技术多好多好,但反映在民用车上,不说一点用都没有吧,至少并不是下单的决定性因素,而且由于重力影响,水平对置发动机时间长了必然烧机油甚至气缸偏磨导致拉缸。
比如那个全时四驱系统,路面条件差时确实好用,但能比竞品好出一个维度吗?更别说被拖车时,被不熟悉斯巴鲁的师傅干碎传动轴了。
比如斯巴鲁品牌的定位,就是纯纯的工具车,要内饰有四驱要功能有四驱,真论起维修保养的便利性和成本又不如同样定位的丰田;还有整车进口身份,买的时候是高性价比进口车,维修换件的时候就成了真正高贵的进口车,配件贵且少,修个车比别人多等一个礼拜,久而久之,人们对斯巴鲁就变得无感了:你是个好人,但我们不合适。
至于同一时期的庞大集团也并没有给斯巴鲁提供任何帮助,反倒是因为过度扩张连年亏损,到2023年6月,庞大集团正式摘牌退市,斯巴鲁也在这个时候提出分手,买回了斯巴鲁中国的股权。斯巴鲁又变回了独资进口品牌,并且在年底的广州车展宣布,将STi独立为品牌,但似乎已经没啥用了,百花齐放的市场中,普通消费者已经不需要斯巴鲁了,而真正喜欢的人,自己就能找到渠道购买。
斯巴鲁也不需要为眼前沦为others的销量下跌而悲伤,因为下降空间已经不大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