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号开拔,比亚迪解锁远洋运输新路径,迎来大航海时代?

12月3日,比亚迪官方宣布了一则消息。比亚迪的第二艘滚装船“常州号”已经顺利启航,载着近5000辆比亚迪新能源车前往欧洲。这也是继1月份比亚迪的首条滚装船“EXPLORER NO.1”之后,比亚迪的又一艘汽车运输船下海。目标也很明确,以更规范的姿态带领国产汽车闯出一条新路,拓展国内车企的生存空间。

去年小试牛刀,比亚迪就已经在欧洲创下一些名气,纯电车型销量高达15664辆。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的销量猛增至7701辆,同比激增717%。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比亚迪的市场潜力非常大,一旦完全释放出来,可能整个欧洲的汽车市场都要受到震动。

常州号开拔意味着什么?比亚迪的全球战略究竟是怎样的?个人的一些看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运输+建厂,比亚迪两手准备开启大航海时代

除常州号外,比亚迪“合肥号”汽车运输船近期也完成出海试航。我们不妨大胆猜测下,比亚迪的远洋汽车运输船,难道都是以生产基地的城市命名的?可能后面还会有深圳号、西安号、郑州号、济南号等等,比亚迪打造的出海船队可能已经完成了九分之二。

常州号按照国际最高标准建造,船长达到199.9米,拥有7000个标准车位,采用了的是LNG双燃料动力技术,节能又环保,可以适应多元航线需求。对于比亚迪来说,建造自有船队控制物流链,不仅将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还显著降低了运输成本和时间,提升了市场响应速度。

有了这些运输船,短期内比亚迪的出口是不用担心“欠车”了。‌2023年比亚迪的出口销量是242,759辆,今年1-11月出口销量已经超过36万辆,市场增长太快了,这也是比亚迪坚决要组建自己船队的原因。

当然了,我们也知道有时候市场增长是“非理性”的。2020年比亚迪的销量还是41.6万辆,今年大概率要超过400万辆,这就有点超过预期了。海外市场大概率也会是这样,届时哪怕9艘船全部下水,也不一定运得过来。对于这种情况,比亚迪已经做了另外一手准备,那就是去当地生产。

最近,比亚迪披露了自己的全球扩张计划,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在海外打造规模宏大的生产基地,初步确定会在2025年底迎来第一波产能释放,地点是欧洲的匈牙利工厂。除了现在正在大卖的海豚和Atto3之外,比亚迪还会在欧洲市场推出第三款车型“Atto 2”,也就是 元UP的海外版本,最终匈牙利工厂会具备同时生产十二种不同车型的能力。与欧洲工厂相应的,比亚迪泰国工厂已经竣工投产,南美工厂也进入了最后的调试阶段。

除此之外,比亚迪还在积极打造全新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就是将电池包的组装工作放在当地工厂,最核心的电池电芯则会从中国进口。这一方面可以降低关税成本,提升比亚迪在当地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是防止技术泄露。简言之,既要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又要整个生产、销售、技术拓展可控。

全面开花,大航海时代将至?

前阵子,摩根士丹利发布了关于比亚迪出海的专题分析报道,一些数据非常有意思。南美的巴西是比亚迪最大的单一出口国,10月份销量达到了7200辆,同比增长了122.2%。从销量来看,比亚迪超过了日产,与本田和jeep只剩下一线之隔。再看一下排前面的,感觉就是四个字,“不足为惧”,成为巴西头部汽车生产商只是时间问题。

在耕耘毕竟久的澳洲和泰国市场,比亚迪也大受欢迎。在刚刚过去的11月份,比亚迪Atto3夺得了澳洲纯电车销量亚军,仅次于特斯拉Model Y,超过了一众老牌劲敌。而在泰国,比亚迪已经是纯电车销量冠军,开始转化了一线品牌。在刚刚结束的泰国车展上,比亚迪(含腾势)拿下了7615台订单,这个成绩仅次于丰田。

总体而言就是,比亚迪正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开花。这一方面自然得益于比亚迪扎实的产品力,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主动”加“被动”的宣传。

先说主动的,比亚迪的全球性宣传力度明显加大。今年比亚迪成了欧洲杯主赞助商,也是欧洲杯创立以来首家担任最高级别汽车类赞助商的中国汽车品牌。这种“刷脸”的做法,也让越来越多的欧洲人注意到了这个新能源汽车新贵。最典型的就是慕尼黑车展,比亚迪的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虽然销售渠道还未完全建立,成为欧洲主流汽车品牌还有一段的距离,但欧洲人已经知道这个品牌,很多人还知道比亚迪是全球第一的新能源汽车公司。

来自海外的“助攻”其实也不少,比如比亚迪海豹刚刚被评为2024-2025日本年度风云车“十大最佳车型”,一共有31款车型入围,海豹赢在了创新的设计和出色的性能上。在英国的2024年度最佳车型奖评选中,比亚迪海豚也夺得了最佳小型电动车奖。同时比亚迪海豹还获得了2024欧洲车身大会第三名,这也是中国自主品牌首次摘得欧洲车身大奖。

这些都是国外最权威的奖项,比如日本风云车是当地历史最悠久的汽车奖项之一,欧洲车身大会有“车身奥斯卡”的美誉。在“客场作战”的情况下,能够得到这些奖项的认可,足以说明比亚迪的实力,也在间接给比亚迪打了广告。

在汽车行业有一句话,叫“无内不稳,无外不强”。欧美日韩的头部车企,无一不是在自己的本土市场有着绝对的竞争力,同时在海外市场也有一席之地,至少能够分一杯羹。最近几年,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令人惊艳,增长确实迅猛。但另一方面,也涌现了非常多的问题,比如不注重品牌声誉,市场策略没有延续性。

为此,政府层面也在积极努力。比如广州市提出要“扩大对外开放”的任务,希望“完善汽车出口配套服务体系”,国务院强调要“培育汽车出口优势”。深圳市直接提出,“对汽车外贸滚装航线,按航次予以资助。”都是希望大家能够将产业链掌握在自己手里,维护中国汽车品牌这个大群体的声誉。

比亚迪的一系列动作也是按照这个思路来的,除了整个出海外,比亚迪还在积极推动汽车周边产业培育,打造核心的技术平台,做深做实电池管理系统、车联网操作系统等自主核心技术,甚至附带还在做技术出口和在当地建厂。最终的目标很简单,就是给国产车的出海打个样。

在“常州号”开拔后,比亚迪又遭到了一些“懂王”的嘲笑。说就做个出口而已,先抢到的市场就是自己的,也就比亚迪又开始搞“大棋战略”,其实是错失良机。所谓夏虫不可语冰,这些人的格局就这样了。如同十年前,所有人都把国家的新能源汽车战略当个笑话,部分车企更是“大彻大悟”,开始疯狂造车壳骗补,也就比亚迪在那吭哧吭哧攻克技术难关,那时候一些“聪明人”也在疯狂嘲笑比亚迪吃力不讨好。

如今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到底谁傻呢?


继续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0)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