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周总(MG品牌事业部总经理)问MG作为英国品牌大家不在意的问题,有一点点感触。
先不去英国,去泰国。泰国人是非常认可MG作为英国品牌的,他们的皇室曾经引进MG品牌做过专用车,为此MG在泰国还有一个印象是王室座驾。
上汽和正大的合作,在早几年的时候,本地人没太多的感觉,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至少我接触到的那个泰国MG车主不觉得中国人在这个品牌的存在感有多强。这种感受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没有确切结论,也不需要。
如果去英国,MG销量就非常强了,是中国品牌的销冠。在英国加上MG3 HEV,今年估计就能超过现代、福特、斯柯达一类的,从4%的份额上继续提升,拿到前十。
英国人对MG充满着偏爱,只要是MG,媒体在评分上都会主观的多加至少一分。MG3 HEV这种车,英国媒体都毫不吝啬的给出5分评价,那可是英国人啊,英国人多吝啬啊,我一个中国用户都觉得挺离谱。MG3 HEV优秀是优秀,但没有到5分的地步啊...
英国人对MG是真的在护犊子。只要看看MG 4在英国媒体那里多受宠就知道了,而且英国媒体还保留着英国人的骄傲。
可是在伦敦的大街上,MG并没有非常强烈的英伦风格,品牌性格不够清晰,大量荣威、飞凡可能贴牌MG输出,过分分散了,品牌锐度不够明确,比国内还要模糊。
MG在海外马上就300万辆汽车了,还要这样么?
至于上汽英国设计中心,承认在Cyberster上努力了许多,但效率也太低了,从小车到大车,多少年过去了。
我知道Cyberster最终量产困难还蛮多的,英国人效率不提,但他们确实想在百年之际给MG一个英国式的交代,这本身就很英国,意大利丹宁斯调的,我记得MG就是专门奔着那个人去的,精力真的花的少吗?
英国人把罗孚、MG、Austin一起打包给上汽固然有他们的问题,但在很多方面都有可取之处。
从这个角度上,我自己觉得英国人喜欢看到中国人掌管的MG,毕竟延续着英国MG的辉煌,毕竟没有上汽神奇的把E1前悬架和E2后悬架拼在一起,没有110mm的77度电池包,没有专门研发的座椅,英国人就只能想想。
可是很多时候,上汽MG讲故事的时候不能有效的将英国的MGA、MGB甚至MG TF的故事和现在MG的故事联系在一起,一直处在一种MG作为一个百年品牌以前很牛逼,那现在呢,以前跟现在的联系在哪?
还是我觉得(「我觉得」就是在保命),上汽MG的故事线到MG TF就断了,官方不知道怎么捋通顺这件事儿,包括南汽和上汽的融合,只是一直吹英国人掌控MG的时代。里士满公爵是开MG,但是古早的MG跟现在的MG内在联系在哪呢?
BMH时代的MG要怎么吹?从MGA到MGB足够辉煌,Roadster舍我其谁,一时无两,但作为对比,BMH那时候也做了Austin MINI,为什么MINI在德国人下面吹的那么理所当然?
大英在MG和MINI上是一样,Cyberster和MINI Couper的尾灯都是米字旗,殊途同归。风格作为英伦范的载体,MG还是有的,尤其是MG7、 MG Cyberster,我一直觉得MG是中国人在帮英国人续梦,就像德国人那样。
把故事捋顺,把设计做一做,把传承做一做。如果只是配置,我觉得MG历史上的闪光点有点被埋没,毕竟MG不单纯是一辆家用车,是带着一些些追求的。
至于技术,A架构、Sigma架构、珠峰架构、魔方电池、星云架构、DMH大美好混动,王董事长的蓝芯和绿芯,联电和华域的电机,博世的转向,延锋的座椅,随便拎出来都能打。
MG 5是新A架构,1.5T+7DCG没有问题,转向还下了血本,祝勇总在淄博讲的技术点一点都不差,只是媒体没怎么展开;同样没有展开的还有MG7的动总、底盘、eLSD、造型。
以MG ONE为例,Sigma架构很早就做出四大域,转向、引擎、悬架都做了非常多的选择,衬套、外观、底盘花了非常多的精力,这是康华平总工讲的。
星云架构,我不知道还会不会被智己投诉说不能讲。E2宽窄两个架构对空间的追求和对操控的追求是一致的,本身就不是一个廉价架构,这是MG ES5不晕车的原因,原生后驱,是能被欧洲人发年度奖的产品。
我觉得架构不光是悬架、电池布置,还有很多转向、座椅,还有天生带来的驾驶感受,其他汽车企业开发的架构怎么调都调不出上汽的味儿,上汽动态上的两大卖点是转向和舒适。
上汽在底盘上的灵活性很高,可以把各个平台上的前悬架和后悬架拼在一起做出来一台感受不错的车,这大概就是18个月周期的底气吧。
舒适性上的投入很大,舒适制动还有对抗横风的能力,高级车有两套系统做冗余,一套就超过7000块...市场所迫,黄金当沙子卖而已,客户哪里明白,就只会纠结低配上的气囊,市场和技术打通一下吧。
上汽那么大的企业,那么多人在里面,在MG里,但所有人都喜欢上汽吗?有些人觉得这不过是一份工作,但也有很多人深深的爱着MG和上汽,你能从他们的情绪里感觉到,富有热情、怀有希望,能做出下面这个图的人我觉得就是个人才。
最后,希望能好,希望MG越来越好。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