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庇于昔,护人于今”30亿背后的真情怀-比亚迪科技创新的底气

在如今这个商业竞争白热化的时代,我们早已看惯了各大企业不惜重金四处招揽人才的新闻。所以,当比亚迪设立 30 亿教育慈善基金的消息出现,不少人心中难免会产生疑惑:花这么多钱,为什么不去直接挖掘现成的人才?即便通过校招引进新人自行培养,似乎也更划算啊。

诚然,从纯粹务实的商业视角审视,直接挖人或大力投入校招培养,确实能为企业带来更直接的收益。但比亚迪还是选择将这 30 亿投入到教育慈善领域,原因是什么呢?这就与比亚迪掌舵人王传福早年的经历息息相关了。

王传福出生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这样的家境要供养一个大学生,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彼时,一方面是哥哥嫂子毫无保留地付出,为了弟弟的学业,他们不惜卖猪、变卖嫁妆,倾尽全力;另一方面,学校和社会提供的奖学金成为王传福求学路上至关重要的经济支撑,奖学金和各类竞赛等活动奖项所获收入,都成为他一步步克服困难的关键助力。

其实不单是王传福个人,环顾整个比亚迪,有着相似成长轨迹、在求学阶段受惠于学校与社会帮扶的员工也不少。

正因如此,王传福满怀深情地表达了对比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感恩之情,他反复强调,倘若没有这一高瞻远瞩的战略指引,没有各大高校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就绝不可能有比亚迪今日的辉煌成就。他提到:“我们感恩国家对我们的支持,也希望能通过我们的行动回馈社会,帮助培养更多卓越人才,推动我国科教事业的持续繁荣。”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自 2009 年起,王传福连续16 年为母校捐赠奖学金,累计捐赠金额高达 1042 万元。时至今日,更是直接成立了30 亿教育慈善基金,将援助的范围进一步拓展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南大学等 35 所高校,以及北京汽车博物馆、深圳博物馆等众多科技馆、博物馆。

其实平心而论,这30亿的支出其实也很难为比亚迪产生直接的价值。毕竟,获得奖学金的同学,毕业后也很难说会进入比亚迪;而科技馆、博物馆方面的捐赠,则更是难以实现直接的商业转化。但换个角度看,这 30 亿所产生的效益实则是面向全社会、福泽整个行业的。

就高校捐赠而言,它能够为那些如同当年王传福一般身处困境的学子排忧解难,让他们心无旁骛地完成学业,充分施展自身的才华,进而为所在行业的持续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或许未来,这些受助学子会进入汽车行业也会选择其他行业,但都能凭借自身的智慧与创造力,为其所在行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甚至在这些受助学生之中,说不定就会诞生另一个如王传福这般改写行业格局的领军人物。

至于科技馆、博物馆部分的捐赠,更是比亚迪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在这部分捐赠中,比亚迪向各大科技馆、博物馆捐赠新能源解剖车作为科普展具,旨在激发和培育小朋友们对科技以及新能源车的兴趣,为下一代工程师的启蒙成长,贡献力量。

未来,当这些小朋友长大成人踏入社会,无论他们最终迈向何方,从事何种职业,相信这份来自比亚迪的关怀与支持也会成为他们的心底那份善意的源泉。

现在来看,王传福所想绝非局限于企业商业版图的扩张,他更心心念念的,其实是为下一代搭建起成长的坚实阶梯。这份情怀也贯穿于比亚迪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地将感恩与责任扛在肩头。其实,这何尝不是比亚迪科技创新的底气呢?

所以比亚迪此次成立30亿慈善教育基金,实则是在默默为社会、为行业筑牢人才根基,播撒希望的种子。这 30 亿所引发的涟漪效应,必将在未来数十年间持续释放能量,助力中国稳步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从科技追赶迈向科技引领。同时,也将激励更多企业投身公益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继续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0)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