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自动驾驶,一场漫长的告别


智能驾驶,近年来可以说是迅速发展。

想想之前,那时候还没有去高精地图,没有占用网络,没有开城大战,没有去激光雷达,也没有全国都能开,端到端更是无从谈起。

在智能驾驶行业的我们,就像其他行业千万个普通工程师一样,遵循着顶层设计的方案,补上一块块砖头。

每个团队都认为,智能驾驶行业版图里会有自己的一部分。不论团队大小,也不论方案选择。

可是行业趋势没有等待任何人。

2020年开始各大团队智能驾驶的疯狂扩张,过热的资本,活跃的人才流动。

自动驾驶走向量产之后,变成一个巨大工程问题。感知,规划,测试,平台,仿真,系统,安全等等,每个团队都有自己必须扩张的理由。

简而言之:“我们准备量产之后,任务会越来越多,想要效率,就必须招聘。”

各家给AD的预算高企,自动驾驶猎头们推波助澜,从上海到苏州,从深圳到广州,从杭州到北京。

优秀的,普通的,能出活的,只会做PPT的,都搭上了这班车。

还有各家泛滥成灾却又形同虚设的竞业协议,跳槽的工程师们化名,以其他公司的名义签订合同,缴纳社保。

这种原来只存在于极高端岗位上的限制,开始面向一个个普通工程师。

可是没有想到,所有这些招聘,到了2024年,行业急剧切换,陡然变成了负累。

人工智能的Scaling Law出现了,马斯克说靠着海量的路试数据,可以自动化进行问题的解决。

2023年众人对此嗤之以鼻,端到端自动驾驶不够安全,天方夜谭;到了2024年,全员切换,端到端是目前最先进的技术,是未来的希望。

变化之快,行业内外都很难理解。

在这次切换里,行动效率极高的理想AD团队获得了最大的红利,同样,也是上一轮自动驾驶疯狂期扩张最谨慎的团队。很难不把这两者发生关联。

技术切换浪潮来临时,所有之前的投入可能都只是你的沉没成本。

自动驾驶行业因为端到端对算力要求预期越来越高,小鹏提出自动驾驶的竞争是云端的竞争,小米不甘落后给出了一个天量的算力储备。

而昔日在行业金字塔顶端的RoboTaxi公司们,面对端到端趋势,有了一种神奇的拧巴感。

我无法跟随端到端,因为车辆量级和算力跟不上;但是我无法不跟随端到端,因为行业趋势如此。

我无法跟随端到端,因为确实端到端达不到L4量产所要求的安全性;但是我无法不跟随端到端,因为作为人工智能公司,至少目前Scaling Law还是共识,目前的技术栈很难跟Scaling Law发生关联。

以前我们想要证明的“小而美的团队,用精致的算法将自动驾驶推向世界”的愿景,似乎一去不复返。

那么先要证明端到端是有局限的,然后再抛出一个新的解决办法,证明每个团队的解法都有存在的价值。

小马智行这么做了,端到端的模仿学习让人绝望,无法超越人类。需要主动的接近强化学习的方法论,才能让RoboTaxi能力大大进化。

怎么实现这件事?

不依赖真实世界的传感器数据,而是建造交互式的世界模型,让算法在里面进行虚拟交互式学习。这与蔚来NIOIN提出的NSim,也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

同样的,这条路并不简单,但是这也是一条避不开的道路。

不论是什么模型,在真实世界的学习一定是受限的,在虚拟世界里进行学习和进化是必须的选择。

所以大家或许也注意到了,从今年开始,虚拟仿真技术成了各家团队重点宣传对象,3D重建,世界模型,Gaussian Splatting等等开始搬上PPT。

在往年,这是想都不敢想的故事。

自然,在一个没有前人的道路上进行努力,不是什么讨巧的事情。只有成功者才能证明自己正确。

不过新的故事还没有证明,火热的端到端已经开始逐步压榨原有工程师们的空间。

即使已经获得资源的团队们,面对行业趋势有着不小的抵触情绪。

多家自动驾驶团队开始裁员,不论是资本失望后逐步降低期待的RoboTaxi,还是证明了端到端技术之后的团队开始主动瘦身。

规划控制、测试、地图、后融合,突然开始就不再是重点投入的方向。

从千军万马中厮杀中获得先机的供应商Momenta和大疆卓驭,华为引望的能力也在拷问每一个内部自研团队的意义,盛宴已过,桌上只有残羹冷炙。

自动驾驶的未来的似乎是确定的,但是投入并不保证产出。

好在也有新的风口开始出现,具身智能,一个几乎相当于2016年的自动驾驶概念。

一切都是新的,没有方法论共识,也没有工具链共识,每家都有自己的想法,每家都想把自己的硬件推向市场。

这意味着每一种方案都有胜出的空间。珍贵的不确定性和未来的美好愿景交织,开始吸引投资人的注意。

自动驾驶,有着天生广泛群众基础的应用场景,可以用已经非常稳定的车辆形态进行算法迭代,而具身智能,第一个应用场景会在哪里,形态是否必须是人形,怎么能够进行低成本的数据收集,等等。过于不确定的答案也让不够耐心的资本止步于门口。

新的机会,新的挑战,智能驾驶传奇们躬身入局,创始人的背景,集结了现在几乎所有的头部智能驾驶团队。

不少从业者相信,自动驾驶多年来的经验,可以为这个混沌的领域注入一点确定性。

智驾的推动有时很慢,有时也可以很迅速,在智能汽车遍地跑的中国,势必会出现一个个跑遍全球的智驾汽车。

从现在来看,一场新的宴会似乎就要展开。

继续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0)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