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与大众:从供应采购到深度伙伴,“逆袭剧本” 背后增长密码

1月6日,小鹏与大众宣布在国内超快充网络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相互开放专有的超快充网络,合力为客户打造中国最大的超快充网络。表面上来看,这是小鹏与大众基于现有合作基础上的一次简单延伸,但若结合过去一年小鹏与大众一系列合作的持续推进,不难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实际上经历了三个显著的阶段性变化:
第一个阶段是「供应与采购」的关系,小鹏作为供应商,向大众出售自身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创新技术;第二个阶段是「合伙人」,双方共同参与到既定合作中来,如联合采购、电子电气架构的联合开发等;第三个阶段也就是当前,两者超快充网络战略合作的达成,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像是真正的「伙伴」,双方基于共同的目标进行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围绕着这种持续进阶的「伙伴式」共同发展过程中,大众与小鹏彼此之间资源融合和延展的持续深化、在过去一整年的发展框架下,可以看到,小鹏肉眼可见地越过越好、越过越「舒服」了。从G9冲击高端失败开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小鹏无论是在市场终端,还是舆论场域,都久久处于「失声」状态。拐点的打破来自小鹏三季度财报的发布,这份营收、毛利、亏损等关键数据一齐拉升的“最美三季报”让关于小鹏的「叫好声」重新充斥于舆论场。不过,恰如何小鹏一直以来所强调的,2025年到2027年将是汽车行业的淘汰赛阶段,如果说2024年是小鹏拉升势能缓步向上的阶段,那么从2025年开始,小鹏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活得「舒服」,还要思考如何活得「漂亮」,将这股得之不易的势能持续到更远的时空中去。文|Wind
编辑|李佳琪图片来源|网络1



「借力开迈斯,小鹏「跳级式」补能建设」


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玩家来说,补能体系建设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在行业专业人士看来,此次小鹏与大众基于超快充网络建设的资源协同和合作深化,一方面能够与当前市场中最「成熟」的汽车企业就补能问题形成资源协同、共享的联盟关系,是对其补能生态布局及其市场影响力的一次关键利好;另一方面,在当前「规模上升期」的关键阶段,更高效、更完善的补能体系建设也意味着大多数用户可以更直接、无顾虑地享受。

毕竟,任何一个对规模有欲望的品牌都不会不知道,在当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的发展背景下,横亘在「买与不买」两股消费者之间的,很大程度上就是里程焦虑、补能焦虑。解决这一痛点,不仅能降低用户的心理门槛,也能降低整个品牌在汽车市场中的获客速度。据公开资料,目前小鹏自营充电站数量为1880多座,充电桩总数为9680多个,覆盖420个城市;而大众方面,开迈斯官网数据显示,其充电站共计1621座,充电终端为 13112 个。意味着,小鹏和大众此次在补能网络建设方面的合作,将基于最大合力,为客户提供一个拥有23000左右充电终端、覆盖中国420个城市的超快充网络。结合双方在高功率液冷超快充领域的技术优势以及国内网络覆盖度上的高度互补,小鹏汽车的用户可以在全国享受到优越的快充体验。

要知道,同时期内,蔚来作为中国新能源补能建设的「佼佼者」,在全国建设充电站数量为4023座,充电终端数量为23552根。但相比之下,同样从10000个充电终端扩展至23000个充电终端,蔚来用了2年左右,是小鹏汽车的数倍不止。凭借与大众在资源协同、共享的通力合作,小鹏实际上完成了一次「跳级式」的增长,一举站上当前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在补能体系建设的「第一梯队」。与此同时,小鹏与大众此次的战略合作也契合了当前车企自建补能网络的“大融合”趋势。不算上此次小鹏与大众的战略合作,去年年中开始,就不断有补能建设的合作落地,如蔚来与路特斯、阿维塔,小米汽车与“蔚小理”等。不久前,宝马中国还与国家电网升级合作,宣布自2025年大幅提升现有绿电充电的覆盖区域和充电量。有业内人士预测认为,未来车企自建充电桩的步伐将会越来越快,但同时“合作”也会成为加速该进程的重要手段,“车企与车企之间的开放合作将成为主流方式,更好地解决自建充电网络需要面对的重资产、进度慢等问题。”2



「舒服」的小鹏


这种与大众之间资源协同、通力合作所带来的正向效益和正向反馈不仅在补能体系建设中令小鹏受益匪浅,回看过去一整年的发展框架,也为小鹏在一个愈加竞争激烈、内卷的市场环境中,塑造出一个「高容错、高舒适度」的发展空间,这也是为什么在许多企业都在“叫苦”的2024年,小鹏反而肉眼可见地将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舒服」了。

自去年9月份开始,围绕着「规模化产品」Mona M03的正式上市与P7+,小鹏汽车的销量数据持续上涨,9、10、11三个月21352辆、23917辆、30895辆的持续上扬,已经连续4个月创造单月交付历史新高,在最新公布的12月交付数据中,更以36695台的成绩「逆袭」跃居新势力第三。其中,凭借全面对标20万级车型的智能化配置,MONA M03在体量最大、竞争最激烈的A级轿车市场中强势突围,自8月底上市以来,小鹏MONA M03实现交付连续破万。

而在规模效应的带动下,小鹏汽车的毛利率、汽车毛利率等核心经营指标也迎来全面爆发。据小鹏2024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其三季度毛利率达15.3%,创下历史新高,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并实现连续五个季度增长;汽车毛利率达8.6%,同比提升近15个百分点。在行业专业人士看来,小鹏在利润方面的回升甚至超越离不开大众在这个过程中的「精准帮扶」。一方面,小鹏与大众开展一系列战略合作最直接的利好实际上就是平台与软件战略技术合作带来的技术变现,基于此,小鹏不仅跑通了「卖产品」和「卖技术」两条腿走路的独特路径,更使得小鹏在资金周转上更为灵活,为持续扩大生产、投入研发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的总收入为146.6亿元,其中技术服务收入为22.96亿元,占比15.6%;到三季度,这一数字进一步达到13.1亿元。尽管从绝对值来看,放在小鹏上百亿的营业收入中并不显眼,但对于过去两年处于「低谷期」的小鹏来说仍然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另一方面,自去年年初大众以 7 亿美元增资小鹏成为第三大股东后,便深度参与小鹏日常采购 ,凭借大众的体量与议价能力,结合小鹏的技术,双方联合采购,不仅增强了议价权,更实现更优采购价格和更低零部件采购成本,极大程度优化了小鹏的成本结构。这些「前期工作」决定了今天小鹏整个体系能够承接起大幅度的规模向上,也决定了从G6到Mona M03小鹏能够把价格降下来。此外,在小鹏与大众过程中,小鹏实际上也在不断把与大众之间的偶然性投资收益,转化为长期性投资,在资本市场换来稳定的溢价力。反映到股价波动来看,自8月下旬小鹏的股价呈现出「螺旋式拉升」的趋势,多家证券机构将小鹏汽车股票评级由“持有”上调至“买入”,并上调2024年与2025年的收入预测。


3



小鹏的「解药」是什么?


然而,现有的「舒服」并不足以令小鹏高枕无忧。从3季度财报来看,尽管此次小鹏汽车以15.3%的毛利率为整体品牌的规模化发展带来了不小的业绩改善,但聚焦于其8.6%汽车毛利率,远低于目前行业的健康水平,也反映了当前小鹏在规模化经营的上扬更多的是基于一种「以价换量」的策略在走。与此同时,受限于与大众单一的合作体量,从现阶段来说,技术变现对于品牌营收、利润的反哺本质上并不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不能让规模快速爬坡,在缺乏高溢价车型的情况下,意味着小鹏汽车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处在「增量不增利」的危险经营状态。基于此,在行业专业人士看来,小鹏需要在两个方向中寻找未来发展的「解药」:一是围绕着智驾平权、科技平权,进一步打透和释放技术标签,推动技术降本的全面兑现;二是进一步拓展合作伙伴,改善合作体量的单一化,在跑通卖产品也要卖技术的「两条腿走路」的商业模式的基础上,将「第二条腿」练粗、练壮。在外界舆论和普遍的市场认知中,理想常常被认为是中国汽车行业中最接近特斯拉的企业,但实际上小鹏才是那个以颗粒级去对标特斯拉的企业。2024年3月,特斯拉使用端到端神经网络的FSD V12.3开始向全量用户推送。两个月之后,小鹏汽车在520 AI DAY发布会上宣布面向用户全量推送AI天玑系统,成为全球第二家端到端大模型量产上车的车企。相比之下,华为的ADS 3.0端到端大模型在9月份才正式落地,向问界、智界、享界用户推送。这意味着,这一轮端到端神经网络引领智驾技术变革的浪潮中,小鹏汽车的「紧随其后」,不仅重新拾起了国内智驾领先地位,更实现了对于华为的领先,这种「超越」为小鹏在规模上、市场声量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正反馈。

以小鹏汽车售价最低的车型Mona M03为例,以11.98万元-15.58万元实现了在智驾方面的行业领先。据了解,其顶配版本Max版拥有行业20万以内唯一高阶智驾方案,将于2025年春节后开启交付。同时,围绕着AI技术,2025年,小鹏还计划推出多款全面搭载小鹏AI体系技术的全新车型,「几乎每个季度都有重磅新品和改款与大家见面」,这些车型在智能化水平等方面将达到新高度,进一步加深技术小鹏的标签和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

今年1月1日,小鹏还正式发布启动了XPD 2.0(小鹏产品开发体系),意味着,从2025年开始,小鹏在产品开发方面将会进入到一个更加体系化、规范化的更高起点,通过体系创新为组织能力进一步提升基线和顶线,用规则的确定性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继续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0)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