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升维”,从此专注人工智能?

李想“消失”在公众视野9个月之后,通过一场AI Talk回来了,并且,回归带着“王炸”。

在这场访谈直播中,李想大谈AI,带着最新的企业愿景: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

而翻看李想汽车使命愿景价值观,我们发现早在2023年1月,理想汽车就正式在企业愿景中,加入了“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这句话。

吊诡的是,这件事为什么在两年后引发了如此大的关注?李想在沉寂许久之后,为什么要把这件事率先拎到台面上来?是需要新的故事,还是取得了重要进展?

理想战略愿景背后,藏了多大决心?

李想第一次公开提出“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愿景,是在2023年开年的“全体信”中。当时,OpenAI发布的ChatGPT刚刚席卷全球,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投资数额与数量,刚刚达到顶峰期。在这股热潮中,没人知道李想在全新愿景背后,藏了有多少决心。

2023年6月,理想汽车在“家庭科技日”上,发布了自研认知大模型Mind GPT,并且透露,理想用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大模型全链路自研体系的切换。理想在人工智能上,早有“预谋”。

2024年7月,理想汽车在“智能驾驶夏季发布会”上,发布端到端+VLM全新自动驾驶技术架构,成为业界首个在车端部署双系统的自动驾驶方案。同年,理想汽车的智驾能力飞速发展。

李想在AI Talk中透露,理想汽车已经在智能工业、智能商业等多个领域,应用人工智能进行研发、生产和管理。从提出愿景到现在的两年时间里,回看理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成果,才能看出当年提出这一愿景背后的决心和投入。

理想汽车,确实在以愿景布局自己的能力。

对于千亿市值,上万员工的大企业来说,通过使命愿景来布局企业能力不仅是理所当然,甚至要恪守不渝。真正的难点在于,怎么布局?什么节奏?能达到什么效果?

访谈中,主持人犀利发问:既然在创业之初就已经决定要做人工智能了,为什么理想开始做智驾是同行里最晚的?

李想的回答有一个词让人印象深刻,就是节奏。他说,“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一个最大的好处是知道整个企业发展的节奏。”理想汽车早期融资情况不是那么好,而作为创业公司在成长中,要知道从0到1先解决什么问题。随后企业上市、破百万的交付里程碑,在有了收入以后,着手于从1到10要做什么事情。这是一个企业家,拥有对企业发展节奏强把控能力的体现。

关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形态,李想也给出了自己认知的,实现通用人工智能要经历的战略节奏:第一,是增强能力;第二,是成为助手;第三,是硅基家人。而理想当下,正处在第一阶段,有监督的智能。

领先的算法实力,人工智能实力的“牛刀小试”

算法,数据和算力,是人工智能的三个核心。理想汽车要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任何一项,都不能存在短板。

在理想率先提出端到端+VLM的双系统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之后,有多家汽车企业的智驾方案也采用了“理想模式”,融入了多模态语言模型。

理想汽车率先布局的意义,就是实际体验率先落地。

理想汽车即将发布的OTA版本,将会推送“高速端到端”,实现全场景一体化端到端+VLM的智能驾驶,并且行业首创AI推理可视化交互。AI推理可视化重要的意义不止在于告诉用户理想汽车的算法如何,更在于可以增强用户信任度,推动智能驾驶在用户层面的推广和发展。

端到端+VLM架构的背后,还有理想布局的世界模型。世界模型,是真题库,也是模拟题库,为端到端+VLM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创造了优秀的虚拟环境。

就是这样的实力,让理想汽车在2024年年底,拥有了智能驾驶的绝对头部表现:全球首家全量推送的车位到车位智驾。有效应对了小区道路、环岛、掉头和复杂施工的场景,将自动驾驶服务从干道提前到小区车位,解决最先100米和最后100米的挑战。

除了端到端+VLM的双系统,理想汽车还在布局面向未来的终极模型。理想回归底层逻辑,研发像人类大脑一样能够自主学习、训练的基座模型——VLA视觉语言行动模型。

李想认为,要实现L4级自动驾驶,要让汽车变成空间机器人,一定要自己掌握VLA。VLA是自动驾驶业界普遍认可的,下一代的端到端技术。

理想汽车获得的学术成果与国际奖项

理想汽车的前瞻性就体现在,目前就在考虑为了实现VLA,需要匹配什么样的组织,提前准备哪些投资了。

正向闭环,用户量正在成为理想的护城河

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土壤,有效数据就是有肥力的黑土地,而理想汽车,具有持续增长的有效数据。

理想汽车目前有超过100万用户,其中2024年新增的用户数量,就超过50万,2025年的增长趋势,也是非常乐观的。而持续增长的用户,就是理想要做人工智能企业最好的启动资源。

截止到2024年12月,理想汽车用户智驾总里程达到了29亿公里,在这座数据矿山中,理想正在充分挖掘宝藏。

理想今年智驾的目标是综合MPI(城市+高速平均接管里程)达到100km,明年,后年要逐步提升到500km,甚至1000km以上。而达到500km的MPI目标,预计需要2000万Clips,这些片段只能从不到5%的老司机去筛选。这意味着,企业要拥有50亿公里甚至上百亿的智驾数据,才能提取。

这个门槛,只有车企把车卖得足够好,有足够的规模,才能做到,用户量,正在成为理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护城河。

算力之争,理想走在中国车企头部

甲骨文创始人Larry Ellison曾说,未来三年,想要打造最先进的 AI 模型,至少要花 1000 亿美元!

这场烧钱大战,很重要的一部分投入,就是在算力上。

如今,全球的人工智能大厂都在进行“抢卡大战”,在算力产能充分释放之前,人工智能企业的能力上限,很可能会卡在“算力”上。

理想目前在算力上的部署,属于国内的头部水准。截止到2024年底,理想已经至少拥有8EFLOPS的云端算力,其中有5.6EFLOPS都是新增算力。这个算力水平,在国内布局自动驾驶的企业中,理想汽车位居头部。

写在最后

理想AI Talk,让我感触最深的两个字是“成长”。

这种感触一方面来自于理想汽车,自2015年成立以来,理想汽车在黑暗森林中摸索着“成长”,以前要做中国最大的智能电动车品牌,现在要做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另一方面来自于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海量的数据投喂,让各种模型遍地开花,人工智能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改变着世界。

而还有一方面,来自于李想本人。一个成功的连续创业者,市值千亿企业的领头人,依然能清晰的传达出:万亿市值不是我的欲望,只有成长是我的欲望。

在理想汽车进入全新维度之后,渴望进步,保持成长,也许就是战胜更大困难的重要钥匙。

继续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0)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