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欧美在新能源汽车赛道被甩开,是不是因为欧美汽车制造商在电驱动技术方面落后呢?
这是来自读者朋友的提问。
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之中显然是中国汽车制造商高歌猛进,甚至可以说是一骑绝尘;至少在本土市场已经将老牌的大众、宝马、奔驰、丰田、本田、通用、福特等知名车企远远甩开。可是在出口方面又在遭遇掣肘。似乎是欧美国家怕了中国电动汽车,所以才会给车辆的出口设置障碍。
看起来确实是欧美造不出来优秀的电动汽车,可是这样的结论只是在情感上的“自嗨。”不能否认欧美汽车产业存在电动化节奏拖沓的客观事实,实际上确实有些“怕了国产电车”的感觉,但并不是因为造不出来优秀的电动汽车。
三电知名供应商企业
电动汽车的核心无非是“三电。”也就是电机、电控和动力电池。
全球排名前十的电机供应商企业分别是西门子、阿西布朗、通用电气、三菱电机、施耐德电气、罗克韦尔自动化、阿尔巴尼、丹尼尔、哈威科技和贝加莱;其中的西门子和贝加莱是德国企业,三菱电机自然是日本企业,施耐德电气是法国企业,剩下的都是美国企业。
电控系统全球企业排名是西门子、艾默生电气、三菱电机、阿西布朗、中国中车、美国丹尼斯、日立公司、艾科莱博、威士顿公司、珠海格力。具体到汽车领域还有大名鼎鼎的英飞凌,英特尔,英伟达等等。
全球电池供应商的前十名当然是宁德时代、比亚迪弗迪、LG新能源、中创新航、SK On、松下、三星SDI、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等,基本都是中国企业,少数是韩国和日本企业。可是锂离子电池的技术真的是欧美企业所无法掌握的吗?锂离子电池的发明是电动汽车二次进入人们视野的关键,而发明者分别是约翰·古迪纳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和吉野彰,三人分别来自德国、英国和日本,并且三人共同获得诺奖。
依托于这些成熟的供应商企业,不论是大众、丰田还是通用汽车都能打造出优秀的电动汽车;就像是特斯拉汽车一样,其核心三电部分并非主要自研自产,可是Model Y依然是全球最畅销的纯电动汽车,没有之一。
而且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电动汽车是1881年发明的,其采用的是铅酸动力电池!虽然是三轮车型。可是现在国内的“低速电动车”不就是用这种电池的车辆吗?其中也不乏三轮车。并且在更早的1873年时,电动货车已经出现了;其采用的是铁、锌、汞合金与硫酸反应的一次性电池;随后到1880年的时候才应用可循环充电的电池,至此电动汽车开始了第一轮的全球普及。
在这个阶段里出现了许多电动客车和电动货车,彼时的燃油车因为内燃机技术不够成熟,反而成为了冷门车。
为何电动汽车一度没落
电动汽车可以说是昙花一现,在欧美也只是风靡几十年。
为何会这样呢?
究其原因还是补能便利性存在缺点,说白了就是充电慢。而加油是很快的,只要把汽油倒进油箱里就行——电动汽车第一轮的没落实际与战争不无关系。一战和二战让汽车成为战场上的关键载具,而在战场上的汽车只能加油。而且战争又会摧毁诸多国家的电网系统,所以燃油汽车逐步成为关注的焦点。
此时只要燃油车足够成熟且价格足够低,那么电动汽车就会被淘汰。
有趣的是福特汽车在1913年采用了流水线的生产方式,燃油汽车Model T(俗称T型车)的生产成本大幅下降;于是车辆售价也随之下降,至此,燃油车进入了平价化的阶段。那么再综合战争让电动汽车的补能难题凸显了出来,于是燃油车成为了主流汽车产品并统治汽车市场上百年。
电动汽车还能翻红吗?
现在只能说不好说。
从能源安全的角度分析是应当推行汽车电动化战略的。因为电能可以永续利用,可以通过风力、光伏、水力去发电,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大部分汽车都是电动汽车的话,石油消耗可以降低许多。对于非产油国或石油产能和消耗量不成正比的国家而言是很有意义的。可是石油化工企业当然不会愿意,这也是电动汽车第一轮会被淘汰的原因之一。而且电动汽车确实有一旦脱离电网就会变成“废铁”的难题,而如果发生战争的话,电力是必定会瘫痪的。
同时电动汽车还有另一个缺点,那就是制造电动汽车对人工的需要可以降低百分之四十左右,维护需要的人员就更少了。汽车产业不仅要考虑上述诸多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到提供的就业岗位的多少。如果因为技术转型而导致大批产业工人失去工作的话,这也是汽车制造企业所无法承受的后果,工会就不会答应。
所以欧美汽车电动化存在诸多阻力,有来自战略层面的考量,有来自燃油车既得利益者的制约,也有来自工会的压力。这些因素注定其电动汽车产业规模扩张速度缓慢,现在也只能为进口电动汽车设置一定障碍,以保证产业模型不被打破。
就是这样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