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院唐宇:需制定科学严谨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标准

1月8日,在新京报“智造未来”2024第十九届超级汽车论坛上,中汽院智能网联科技有限公司智能驾驶与主动安全部副部长唐宇带来《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发展及测试验证新趋势》主旨演讲。


中汽院智能网联科技有限公司是央企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聚焦于智能网联领域。唐宇介绍,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智能汽车加速融合,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从跟跑到并跑到逐渐领跑,从顶层战略规划到系列化支持政策,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但智能网联汽车在飞速发展中也面临着一系列安全新风险与新挑战,需要行业重点关注。在新趋势下,测试评价标准的制定对行业高质量发展十分必要。



中汽院智能网联科技有限公司智能驾驶与主动安全部副部长唐宇。 受访者供图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体系逐渐成熟


唐宇认为,智能网联汽车被全球普遍认可为未来汽车、交通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要发展方向。从联合国法规,到各国相关机构正持续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及监管体系,以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其中,中国已建立了单车智能、车路云一体化,覆盖整车到零部件的智能网联汽车完整产业生态,乃至链接整个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全产业链、全方位发展体系。早在2020年,11部委就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2024年,工信部公布《进入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联合体基本信息》,有9家联合体进入第一批L3自动驾驶上路通行试点名单。这意味着我国与全球都在逐步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的准入监管以及标准法规体系。


他介绍,据行业数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搭载L2级别辅助驾驶的新车渗透率超过了55%,搭载了高速领航辅助(NOA)的新车渗透率达到了11%。智能驾驶渗透率的快速增长意味着政策管理必须跟上。


“我国已推出中国特色的智能网联汽车方案,即车路云一体化”,唐宇说,目前已有20个城市联合体在共同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未来发展的布局。


人工智能是智能驾驶技术的强力支持


从技术路线看,人工智能正在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提供较大的支持。唐宇提到,2024年诸多车企、供应商都推出了AI(人工智能)大模型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的深度融合技术方案甚至产品。


特斯拉2024年向美国用户推送了基于端到端技术升级的高阶FSD智驾系统,华为发布了乾崑智驾系统,小鹏、地平线、魔门塔等企业也陆续发布自研车用AI方案。智能座舱领域,科大讯飞、商汤科技等也在发布基于AI大模型打造的智能座舱系统。


唐宇判断,在人工智能技术持续应用的支撑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在更加快速地变革发展。具体技术上,自动驾驶的开发从传统基于规则的智能驾驶向端到端的智能驾驶持续演进。各家车企采用了不同的端到端智驾技术路线,有着不同的成熟度。目前的端到端智驾分为整体端到端、部分端到端以及模块化的训练与端到端的微调等不同的技术路线。


同时,传统汽车分布式架构正向域集中式架构变化,随着端到端智能驾驶以及高阶自动驾驶快速发展,未来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也会向中央集中式的新型架构发展。


行业需要更多规范与检测标准


唐宇提到,智能网联汽车时代,我国与全球技术的发展保持同步甚至领先,相关技术没有成熟的系统可以借鉴。新技术带来了人、车、环境、任务强耦合的系统需求,并让系统面临多变交通环境、多样驾驶行为、全域自动控制的信息特征。这给行业带来了挑战,让汽车智能安全问题成为当前行业研究的热点。


随着智能汽车商业化快速发展,国内外都出现了智能汽车在一些复杂长尾场景下的安全问题,测试评价体系的建立尤为重要。他介绍,像中国汽研依托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标准验证点(智能网联汽车)等平台,重点攻关智能汽车在中国场景下的量化测评技术与装备,构建了全球首个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第三方测评体系与标准“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研发了系列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测评装备。至今,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累计测评100余款量产智能汽车车型,探索出一条“技术突破-标准引领-装备自研”的全链条自主可控的智能汽车测试评价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路径,打破了国外在智能汽车高端测试装备领域的垄断。


唐宇说,根据全球学者发布的论文、研究报告显示,不完善的测试评价技术很可能导致汽车驾驶安全防线失守。因此,行业需要持续创新智能汽车测试评价技术与装备,以支撑高安全智能汽车的开发和验证、行业的高速发展。



继续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0)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