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换电协议签到手软,咱却买不到换电车,背后有啥猫腻?

换电专业户蔚来早已经和长安、吉利、广汽、一汽等一系列新能源厂商签订了换电协议,再加上最近宁德时代推出了巧克力换电,今后电车的里程焦虑是不是已经解决了?

可能还很远,因为纵观整个行业,目前咱能买到的可换电车型基本只有蔚来,那他们签订的这些协议就是骗我们未来可期,促进买车的吗?这些协议到底对咱们车主有啥用?


换电主要针对营运车辆,咱普通消费者很难享受到

比如很多汽车工业城市的出租车就是当地生产的能换电纯电车型,但他们的电池以及底盘都经过特殊设计,专供出租车公司,就是为了换电。一方面车企通过车电分离的运营模式销售,可以降低售价的35%左右,保险费也能有相应的下调,后续还能赚换电费。而且因为销售的数量多+换电需求集中,基本在城市内设置几个换电站就能满足运营,维护成本也比较低。

但对于咱普通消费者来说,用户分散,只要它开始大规模建换电站就会导致利润下滑,得不偿失,还不如继续卖给咱们普通车型。


签协议是为了推动电池标准化,但目前看并不成功

换电不能大规模实现的最大原因就是电池和底盘结构没有标准化。像电池的尺寸、形状、接口、通信协议能量密度等,都不要说车企和车企之间有差别,就连单一车企的不同车型都很难做到统一。

比如蔚来旗下的乐道、萤火虫,它们也用不了蔚来的1代和2代换电站。虽然车企们都签订了协议,但重新设计电池和底盘结构的成本实在太高,所以我们也能看到,即便他们早早就签署了换电协议,但没有人愿意投入那么多钱再去开发一套架构。

虽然宁德时代最近推出了一整套的汽车底盘,但对于大部分车企来说,自己已经有成熟的生产线和供应商,用你的技术反而会让自己的成本增加。这一技术更多还是面对小车企,在目前极度内卷的汽车市场中,小车企基本没有存货的可能性,所以目前来看,全民换电并不现实,车企之间签署协议大家看看就好,别对换电抱太大希望了。

(文/浩辰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0)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