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谁干废了“新能源”?|擎话


“电动化”不再是单纯目标。


电动车产业,曾因绿色环保和能源转型的前景而备受瞩目。但现如今,这一行业的曙光似乎被浓雾笼罩。


尤其是中国新能源车企,尽管市场销量一度领先全球,却也面临着从技术到品牌的多重困境。


在这片曾经光辉灿烂的“蓝海”中,能否找到出路,仍是未知数。


更令人焦虑的是,欧洲车企的迅速调整和特斯拉“脱电”背后的深层战略,也为中国车企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01

电动车困局

技术壁垒与市场竞争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新能源车企的核心问题并非市场需求疲软,而是长期以来“技术短板”和“品牌短板”之间的双重夹击。


尽管比亚迪、蔚来、小鹏等企业在销量上屡创佳绩,尤其在国内市场牢牢占据领先地位,但一旦走向国际市场,尤其是面对如大众、奔驰等传统车企的竞争时,难以避免暴露出技术和品牌的劣势。


根据2023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中国新能源车销售达到700万辆,占全球总量的超过50%。


然而,这一成绩背后,仍隐藏着中国车企在高端市场缺乏技术储备和品牌溢价能力的现实。


根据麦肯锡的报告,全球电动车行业的竞争正逐步从单纯的产能比拼,转向了技术的深耕和品牌的建设。


对于中国车企来说,尽管它们在价格和生产能力上具备优势,但在自动驾驶、智能互联、续航等关键技术领域,仍落后于特斯拉和部分欧洲车企。


02

欧洲车企加速转型

目标不再单纯“电动化”


进入2024年,欧洲车企在电动车领域的战略调整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德国的传统车企,正加速将资源转向智能电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上。


宝马、奔驰、大众等品牌,纷纷宣布不仅要研发电动平台,还将“电动化”与“智能化”结合,力求从单纯的电动化竞赛中脱颖而出。


例如,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其未来将重点布局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技术,计划将“智能出行解决方案”作为其核心竞争力之一。


2023年,大众在全球电动车销量已达到100万辆,但其电动车销售总量的突破并未因“电动化”而满足。


面对“电动化”之后的市场竞争,欧洲车企正在强调“智能化”,并加大在自动驾驶技术、AI芯片、车载系统上的研发投入。


宝马曾明确表示,2025年后将不再单纯把自己定义为“汽车公司”,而是一个“智能出行公司”。


这种战略转型无疑对中国新能源车企构成了极大的压力,因为它们要面临的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竞争环境——不仅要与电动车厂商竞争,还要与跨国科技巨头争夺智能出行的未来。


03

马斯克

特斯拉坚持“AI+电动车”定位


而在全球电动车的引领者特斯拉方面,马斯克最近的动作则让人更加困惑。


2023年底,特斯拉宣布,将不再将自己局限为“电动汽车公司”,而是转型为“人工智能公司”。


这一看似戏剧性的声明,其背后实际上是马斯克对未来汽车产业方向的深刻思考。


特斯拉的智能电动车,尤其是全自动驾驶技术,早已超越了传统电动化的框架,进入到了AI与出行服务的结合领域。


马斯克明确提出,未来的特斯拉不再是依靠汽车硬件销售为主,而是通过软件和人工智能技术,来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出行服务。


通过自研的AI芯片、自动驾驶系统,特斯拉希望能够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出行生态”,而不仅仅是一个电动车品牌。


这种战略转型,直接对中国新能源车企发出了挑战。如何理解特斯拉这一转型?


其核心目的是通过AI技术,推动特斯拉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重新定义自身的角色,并借此实现长远的竞争力。


04

中国车企

无法规避困境与难题


回到中国新能源车企,尽管它们在技术层面的进步不可忽视,但与特斯拉、欧洲车企相比,依然缺乏足够的智能化研发能力。


好比《福布斯》2023年放出数据,虽然仍处于技术引进和跟进的阶段,但小鹏的自动驾驶系统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仅排在特斯拉和蔚来之后。


时到2024年《福布斯》已经不做这样的数据比较,原因很简单,当特斯拉的FSD V13出现后,一切妄图和特斯拉比较的声音都消失了。


大家发现,不管是号称最擅长自动驾驶的小鹏汽车,还是华为鸿蒙,虽然大家在自动驾驶方面做出了大量投入,但目前的水平还远未达到市场领先的程度。


更为严峻的是,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溢价能力的中国车企,面临着“价格战”带来的市场红利逐渐消失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年里,价格优势是中国新能源车企最具竞争力的武器,但随着市场饱和度的提高,消费者对车辆智能化、自动驾驶等附加价值的需求愈发强烈,单纯的价格竞争已难以维持市场份额。


如何打破“低价竞争”的固有局限,找到符合未来需求的竞争策略,成为中国车企亟待解决的问题。


结语:


何去何从?


电动车产业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折射出的是一个技术与品牌的双重挑战。


中国新能源车企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单纯的电动化布局,已经不足以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长久优势。


而在这个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如何在智能化、AI技术、自动驾驶等领域实现真正的技术突破,才是突破瓶颈、占领未来市场的关键。


未来,随着欧洲车企的转型与特斯拉的AI战略,全球电动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将发生剧变。


中国新能源车企能否应对这一变局,突围而出,尚需时间的验证。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场关乎未来出行方式的博弈,已然悄悄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继续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0)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