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某个时候,我们曾经有过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发展,未来一段时间,国内汽车后市场可能会出现一个小小的变化,那就是在燃油车时代存在了很多年、遍地都是的第三方汽修厂,很可能面临无缘新能源汽车维修的情况。当时给出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核心产品数据的排他性,以及新能源汽车厂商用售后利润弥补销售利润不足……
如今竟然一语成谶了!之前几天,网上到处流传着一则判罚结果,一位非品牌官方的汽修厂,通过自行“解锁”,为车主维修了两块动力电池,结果被汽车厂家起诉,起诉事由是汽修厂两位员工的行为,造成了新能源汽车电池运行的采集数据失真,影响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最终两位修理人员被判“进去”6个月,并没收违法所得5000元。
这起判罚在网上还是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其中一个核心点就是车辆归属性问题,很多小伙伴就认为,不管是新能源汽车还是燃油车,消费者买到手之后,所有权就变成了车主本人。所以车辆出现任何问题,去哪里维修、怎么维修都是车主自己能够决定的。现在的情况怎么变成了,车辆似乎是车主从厂家手里“租”来的,自己对车辆完全没有处置权,维修个电池,还要“连累”维修人员?
事实上抛开上面的争议不谈,我们通过这件事情,以及标志性的判罚,能够看到一个现实,那就是到了新能源汽车时代,汽车厂商和他们的授权维保渠道,会牢牢地将维修、保养的权限掌握在自己手里,甚至没有出保之后可以自行维修一说!
现在这些厂商能够起诉第三方维修人员并且获得支持,那么我们可以设想一个极端情况,一位新能源汽车车主,自己本身也是具备汽车维修能力,自己维修自己的车,会不会也会被以同样的理由“送进去”呢?
所以到了新能源汽车时代,高度集成化的数据,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资产,汽车厂商和它的授权渠道,就是要用这些数据源源不断挣钱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这些数据具有排他性,不管是三电系统,还是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基本上都是依靠数据驱动的,但是对于汽车厂商来说,是不会轻易将这些数据对外提供的。
之前我们就遇到一种情况,驾驶新能源汽车在倒车的时候,撞到了墙上,导致车辆右后侧的一个摄像头受损,如果是燃油车产品,我们甚至可以直接买一个型号一致的摄像头换上,因为位置相对来说是确定的,基本不可能偏太多。但是到了这辆新能源汽车上,装好硬件之后,还要进行软件标定,因为这颗摄像头关乎智能驾驶,是智能驾驶的一个数据采集渠道,所以必须要按照厂家给出的精细数据做标定才能使用。
那么问题来了,像摄像头的标定数据,汽车厂商会给到第三方维修机构么?完全不会,因为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这些车企的研发结果或者是核心优势,对于国内车企来说,是不会对外共享的。
当然了,手握这些数据,也能帮助厂商在售后“回本”,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新能源汽车价格内卷相当厉害,所以很多厂商都是在亏本卖车,但是从整个拥车周期来看,通过全面收缩维修、保养权限,很多厂商和它们的渠道,还是挣回了钱,因为很多小伙伴也发现了,新能源汽车维修真的很贵。
所以,目前在国内市场,有几十万家独立于厂家和其渠道的第三方维修机构,这些维修机构在燃油车市场有效补充了维修能力,但是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这几十万家汽修厂可能都将面临与新能源汽车维修无缘的窘境,尤其是开头的判例一出,整个行业恐怕也得虎躯一震。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