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最担心固态电池普及应用,是燃油车制造商还是新能源主机厂?

如果有一项新技术可以解决目前的行业难题,理论上是不是应该积极看好而非主观唱衰呢?

在近期看到的一系列网友留言与提问中,上述问题是最有深度的;其关联的话题是“固态电池。”打开搜索引擎看一看相关内容,十之八九是唱衰这种电池技术的。该结果或许在一般汽车爱好者看来会得出固态电池不行的结论,可是稍微换个思路则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如果这种技术真不行的话,是谁花那么大的精力去“广而告之固态电池不行”呢?真不行的技术也就不会引起业内关注,反之,这显然是“怕”了。

总还是有一些汽车爱好者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只是看到的本质不见得是正确的。

有一些观点认为唱衰固态电池的声音主要来自燃油车制造商,因为固态电池技术的应用一定会进一步压缩燃油车市场份额。客观上确实会有这种可能性存在,但是真正害怕固态电池应用的应当是那些新能源主机厂和相关供应商企业。


电动汽车的三大缺点

具体为:

  • 续航里程
  • 充电速度
  • 安全性能

现在的电动汽车平均续航里程不知道能否达到500公里。如果综合10万级以内的小、微型纯电动汽车的话,相信很难达到该标准。而夏季使用空调会导致续航里程缩减约15%,冬季使用暖风更是会让续航里程平均下降40%!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还是比较短的。导致车辆续航不够长的原因主要是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偏低,尤其是磷酸铁锂电池的密度比较低;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更低。可是又不能去无限的堆叠容量,否则整备质量会很大,超过平衡点会明显影响车辆续航。


续航里程不够长就去提升充电速度。

可是现在的三元锂电池也不过是达到5C标准。看似是很高的标准,可是电池组充满(到100%)还是需要几十分钟到一个小时左右。时间相较于加油或者换电依然是比较慢的。所以电动汽车现在的市场占有率并非很高,这也是插电混动汽车能占有一部分份额的原因之一。


安全性能是一部分消费者不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原因,一旦动力电池热失控,结果则可能是车辆的报废。甚至会影响司乘人员的安全。于是个别区域连地库都不允许新能源汽车进入,这也是考虑到地库建筑结构的安全和其他车辆与人员的安全。

这些难题解决了吗?

有没有解决相信在不需要撒谎的时候总是会得出真实答案的。

然而这些难题不是解决不了。


尼采说得对

在弗里德里希·尼采的《善恶的彼岸》里有这样一句话:屠龙少年终成恶龙。当初的新能源汽车起步阶段遭遇最大的障碍是来自燃油车阵营,为维护以燃油车为基础的汽车产业链与利益链条,诸多燃油车制造商在给新能源主机厂设置各种障碍。

彼时的燃油车制造商就像是“恶龙。”

可是现在的新能源主机厂们似乎也有一些成为了“恶龙。”

因为一些主机厂或供应商企业唱衰固态电池的初衷显然不是这种电池技术难以普及应用,当年的三元锂电池制造成本也是极高的,碳酸锂的最高价格超过每吨60万元!而现在呢?是不到十万元一吨。形成市场规模之后总能有效降低成本。所以一种新技术需要先行去应用,并且需要资本市场的助力;就像是新能源汽车在初期一样。


然而固态电池能够解决电动汽车的三大缺点!

固态电池的第一大优点是能量密度高,而且使用寿命很长!相同空间或重量的固态电池可以有效提高车辆的续航里程。并且固态电池的低温性能更强!第二大优点是充电速度可以更快。第三大优点是安全性能远超过使用液态电解质的动力电池。

只不过初期没有形成市场规模的时候,使用固态电池的成本会偏高,车辆利润空间会被压缩。


现在的液态电解质三元锂电池成本大幅降低,磷酸铁锂电池更低,混合钠离子电池使用的锂电池组还要低。如果用这些动力电池的车可以卖得挺好,那为什么还要和自己的钱袋子过不去呢?于是真正去搞固态电池核心技术研发的企业会被唱衰也就不奇怪了。尤其是在固态电池领域技术相对靠前的企业以海外企业为主的前提下,唱衰必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屠龙少年成为恶龙”的戏码能上演一次就能上演第二次,如果持续扮演“恶龙”的角色,那么“弯道超车”之后面对“大直道”则必定会被使用固态电池的汽车快速超越。

拭目以待,2025~2026年会很有可能上演这样的桥段。



继续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0)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