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X9屏幕夹断儿童手指事件深度解析:安全与智能的再思考

编辑:麻哥

近日,小鹏汽车因“X9后排娱乐屏夹断儿童手指”事件陷入舆论漩涡。从惠州到深圳,两起相似事故引发公众对智能汽车安全设计的广泛质疑。近日,小鹏汽车相关人员对新闻周刊媒体进行了回应。

回应称:公司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小组跟进处理,始终保持与家属的密切沟通;并且向客户提供关怀方案。同时,公司立即对产品展开技术排查,在原有安全机制基础上升级完成了多项防夹功能升级,公司将尽全力解决用户使用体验问题。

一、事件回顾:悲剧如何发生?

2025年1月,广东惠州一名5岁男童在操作 小鹏X9后排折叠娱乐屏时,左手食指被伸缩支架夹断半截,诊断为“手指创伤性完全离断”,可能面临永久性损伤。类似事件此前也发生在深圳一名5岁女童身上,其右手中指因屏幕未回弹被夹超过10秒,导致指甲断裂、指骨骨折。两起事故中,家长均质疑车辆“防夹功能缺失”,而小鹏最初回应称“正常情况下触碰不到危险位置”,引发舆论反弹。

二、技术漏洞:为何防夹功能失效?

小鹏X9的折叠娱乐屏采用非触控设计,需通过遥控器操作,官方称“防夹功能未覆盖该区域”。但事故调查显示,屏幕支架闭合时“像剪刀一样锋利”,且夹住手指后未触发回弹,暴露两大设计缺陷:

传感器灵敏度不足:现有防夹系统多基于成人使用场景设计,难以识别幼童细小肢体;

机械结构风险:支架缝隙过大,闭合速度过快,0.5秒内未完成压力感应。

尽管小鹏已宣布升级超声波与压力感应双重防夹系统,但专家指出,类似改进需经过长期路测验证,短期内难以完全消除隐患。

三、责任争议:车企与家长的责任边界

事故发生后,家长与车企各执一词:

家长诉求:认为车辆设计缺陷直接导致伤害,索赔医疗费、精神损失费共计10万元,但遭小鹏拒绝;

车企回应:强调“符合国标”,建议开启后排屏幕儿童锁,并称“将基于人道主义提供关怀方案”。

律师指出,国家标准仅为安全底线,车企责任应高于此。此外,小鹏近期还因充电枪伤人、AEB系统失灵等问题被推至风口浪尖,进一步削弱消费者信任。

四、行业反思:智能化是否以安全为代价?

小鹏事件折射出新能源车企的共性难题:

过度追求“黑科技”:车企将资源投入炫酷功能(如大屏互动),却忽视基础安全验证;

儿童场景适配不足:特斯拉、蔚来等品牌已通过传感器快速反应或自动锁定降低风险,而小鹏等新势力仍依赖传统机械结构;

用户教育缺失:尽管有儿童锁功能,但多数家长对车内机械部件的危险性缺乏认知。

五、消费者建议:如何规避风险?

启用儿童锁:限制后排屏幕操作,避免儿童接触危险区域;

加强监护:低龄儿童乘车时,家长需时刻关注其动作,避免独立操作设备;

理性看待智能化:优先选择物理按键可靠性高的车型,而非盲目追求大屏体验。

结语:安全,永远是汽车设计的“1”

从特斯拉自动驾驶事故到小鹏屏幕夹手,智能汽车的安全争议持续升级。当车企在实验室里优化参数时,或许更该走进家庭,真正理解“儿童安全”的紧迫性。正如业内人士所言:“科技守护生活的前提,是守住人性最基本的责任。”

继续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0)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加载中
    写评论
    错误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