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汽车2024年净亏17.84亿,高端化转型承压

3月28日,江淮汽车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全年实现营收421.16亿元,同比下降6.28%,净利润由盈转亏至- 17.84亿元。这一业绩表现背后存在三重结构性矛盾:

核心数据透视:营收利润双降背后的结构性矛盾

第一,销量与营收倒挂:全年销售整车及底盘40.31万辆,同比下滑7.42%,但营收降幅(-6.28%)小于销量降幅,显示单车均价同比提升约1.2%。

第二,研发投入激增:全年研发费用达34.64亿元,同比增长55.03%,占营收比重提升至8.23%,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5%)。

第三,资产减值拖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约11亿元,主要来自新工厂建设及设备折旧,其中与华为合作的“尊界超级工厂”贡献了约70%的减值规模。

亏损主因解析:联营企业与资产减值双重打击

首先,大众安徽“拖后腿”:作为江淮汽车联营企业,大众安徽2024年净亏损扩大至13.5亿元,直接导致江淮确认投资收益亏损。这一数据与大众集团全球战略调整密切相关——大众安徽ID.系列车型全年销量仅3.2万辆,不足产能规划的20%。

其次,产能利用率不足:公司现有乘用车产能约60万辆,但2024年实际销量仅40.31万辆,产能利用率降至67%,导致单位固定成本上升约15%。

最后,市场竞争加剧:在10~20万元价格带,比亚迪秦PLUS、零跑C11等车型持续挤压市场份额,江淮主力车型思皓X80全年销量同比下滑22%。

未来风险提示:三大不确定性考验转型成效

在笔者看来,一是未来其供应链风险将增大: 尊界S800搭载的华为巨鲸电池2.0尚未通过针刺测试,若量产前无法解决热失控问题,可能面临大规模召回。二是渠道压力方面:华为智选渠道对尊界S800的销售分成比例高达18%,显著高于问界系列(12%),可能侵蚀利润空间。三是政策方面: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反补贴调查若落地,江淮出口业务(占总销量15%)将面临20%-30%的关税壁垒。

编者后记

在传统业务增长乏力、新势力“内卷”加剧的背景下,江淮汽车的命运已与尊界品牌深度绑定。尽管S800的技术参数和预售数据亮眼,但要在百万级市场突破 BBA垄断,仍需解决品牌溢价不足、渠道成本过高、产能利用率低下等核心问题。若2025年销量未能达到5万辆,江淮可能面临更严峻的财务压力,甚至触发国资股东的战略调整。

继续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0)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加载中
    写评论
    错误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