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反弹?1-2月紧凑型轿车零售销量榜,新能源跌出前四

2025年开年,中国紧凑型轿车市场寒潮来袭,销量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乘联会数据显示,1-2月紧凑型车零售销量同比大跌15.6%至50.8万辆,与轿车市场整体4.9%的微增形成鲜明对比。这场寒潮中,速腾、星瑞等车型逆流而上,而轩逸、 秦PLUS DM-i等昔日王者却遭遇滑铁卢。市场格局的剧烈震荡,折射出行业转型期的深层变革。

德系双雄速腾与朗逸依旧稳坐头把交椅,4.37万辆和4.28万辆的成绩虽同比涨跌互现,但在整体市场下行中已属难得。速腾的小幅增长,得益于其均衡的产品力与终端优惠策略,而朗逸的8.6%跌幅则暴露出燃油车在新能源冲击下的脆弱性。日系三强则集体陷入寒冬,轩逸同比暴跌24.3%销量仅3.80万辆,卡罗拉、雷凌也分别下滑0.7%和47%,1-2月累计销量分别为1.65万辆和0.71万辆,排名第十一和第二十三位,昔日“省油耐用”的标签正在失去魔力。

自主品牌呈现两极分化态势。星瑞以3.84万辆、23.9%的增速成为最大黑马,其CMA架构与2.0T动力组合精准击中年轻消费者需求;艾瑞泽8和领克03等车型也保持小幅增长。但逸动、帝豪的销量则出现下滑,而曾经的新能源标杆秦PLUS DM-i,销量同比下跌33.8%至2.75万辆,排名第六位,侧面印证了混动市场竞争白热化与消费者审美疲劳。

多款曾经非常热门的合资紧凑型车今年销量继续大跌,其中宝来销量13189辆,同比减少30.0%,排名第十四位;同样来自大众的凌渡销量腰斩,只有6460辆,排名第二十六位。本田思域和型格两兄弟销量分别为11641辆和6567辆,同比分别下降59.4%和64.9%,排名第十六位和第二十五位。

新能源车型的表现犹如坐过山车。小鹏MONA M03以3.05万辆空降第五,成为今年前两个月销量最高的新能源紧凑型车,其智能驾驶体验与性价比策略成为突围关键;驱逐舰05则凭借比亚迪技术背书,以44.5%的增速冲进前十,销量也达到1.93万辆。然而,AION S、大众ID.3、长安启源A05等车型却遭遇40%以上的暴跌,暴露出新能源市场“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残酷竞争法则。

未来,市场分化将进一步加剧。能够在技术迭代、成本控制与用户体验间找到平衡点的车企,或将在这场洗牌中脱颖而出。正如奔驰宣布停产A级、聚焦MMA平台电动车型所揭示的:唯有以刀刃向内的勇气重构竞争力,才能在变革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对于消费者而言,这场寒潮带来的不仅是价格战的实惠,更是见证一个新时代到来的历史机遇。



继续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0)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加载中
    写评论
    错误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