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秀数据,李想谈研发,何小鹏高谈阔论飞行汽车,李斌反思经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的从研讨的本质,发展成打广告的意义。固然,重要的论坛,总要先行备稿,一字一句的差错,足以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却不曾想的是,相关部门虽未拍案而起,但“重申央企重组”、“痛批恶性竞争”,三言两语之下,已是震惊整个汽车圈,且直指新能源汽车这个“大染缸”。大家都知道,在接下来——汽车产业,将下猛药治疴!

央企重组,一个去年就已经提出来的课题,今年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相关部门再次重申,并非冷饭热炒,而是迫在眉睫。

无论是一汽、东风还是兵装旗下的长安,央企们一轮又一轮的人事变动,牵动体制内每个人的心。执行的结果,好坏参半。近日,东风集团公布2024年业绩,净利润虽然只有5800万元,但同比去年增长101.49%,最为关键的是,扭亏为盈;长安汽车,一家总被称颂的央企旗下的汽车大厂,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35.80亿元,同比跌幅达到63.78%。

央企变革,国企历来看齐,尤其是现在。殊不知的是,上汽2024年净利润介乎于15亿元-19亿元之间,跌幅90%左右,广汽2024年净利润8.236亿元,同比跌幅81.40%,动摇产业的根本。央、国企间,推行得火热的“一口价”,外行看的是热闹,内行人都知道,这是饮鸩止渴。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净利润率仅4.3%,低于工业平均水平,“一口价”必然让2025年的净利润率,再一次创新历史低位。

利润低位,矛盾的是,也是2024年,汽车产业已然成为了国民经济第一支柱。第一支柱,满目疮痍,这估计便是相关部门三令五申的主要原因,似乎就差一句“自己搞不动,就加大合作”——变革,迫在眉睫。故而,重申重组,提了一句“鼓励支持汽车央企与其他企业深化各种形式的合作,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市场占有率”。重组,并非简单的内部资源的流通与置换,内部去繁化简之余,也需要和外部打通去繁化简。

万物都是有联系性的。新能源汽车时代,央、国企从来扮演袖手旁观者,但在恶性竞争的环境下,难免受到影响,大力推行“一口价”,便是被影响后的结果。

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比亚迪李云飞难掩愤懑,提出四点建议:第一,为消费者负责,拒绝夸大式宣传;第二,以量产为准,拒绝透支性营销;第三,比技术、拼产品,抵制阴阳、反对拉踩;第四,维护清朗环境,打击造谣、抹黑性质的黑公关。可以这么说,整个论坛,貌似只有李云飞和相关部门的思想方向契合,契合的原因,笔者认为,是都“以研讨的角度出发”,而非“自说自话”。多位相关部门的领导在提及汽车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之后,无一不提到“内卷式竞争”。发改委更是在说到维护公平竞争时,重点提到四个字——及时通报。这是什么意思?简而言之:还不收敛,就不是不点名批评了,而是点名公开通报。通报批评的力度,远远比315晚会的威力还要大。

汽车产业的恶性竞争,目前体现在两个地方,第一,在发布会等场所上进行夸大式宣传,甚至不惜采用拉踩、贬低对方的手段,以达到让自家产品力更佳的目的,简称“明枪”;第二,动用黑水军群体,如制作拉踩海报,扩大对方负面以及造谣抹黑,以达到降低对方声誉的目的,简称“暗箭”。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事实上都可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能否让对方降低多少销量和让自己提升多少销量,都没有一个公式可计算得出,但对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是毁灭性的。
“点名通报”,又是否能彻底根除这一现状?

前段时间,笔者撰写一篇《搞垮中保研后,震慑315晚会!无人敢触碰汽车产业的逆鳞》,得到了不少读者的共鸣。逆鳞,是真的无人敢触碰吗?不然。汽车产业成国民第一支柱,逐渐扮演不可被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的,汽车产业也发展到了矛盾最尖锐的时刻,唯有猛药,才能治疴。
评论(2)
广汽的底子还用担心?现在砸钱搞黑科技,等新车量产之后摊薄成本,利润表绝对亮眼
你们自己打广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