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又双叒叕掀桌子了。这次王朝网和海洋网联手甩出"限时一口价"的王炸,非智驾版秦L DM-i 8.98万起的价格,让整个汽车圈瞬间炸开了锅。当比亚迪把插混车价格压到比燃油车还低时,对手们又该如何应对呢?说句实话,不管他们如何应对,最终受益的还是咱们消费者。

在直播间里喊着"智能驾驶刚需"的键盘侠们可能永远不懂,中国还有无数家庭需要的是:省油省心、坐的舒服用着够大且车价便宜"的国民车。虽然比亚迪在努力普及全民智驾,但这非智驾车型的价格进一步下探,让刚需用车的消费者有了更实惠的选择。
秦L DM-i非智驾版起售价从9.98万元降到8.98万元,宋L DM-i非智驾版从13.58万元降至11.98万元,有着高达1.6万元降幅,看着下图比亚迪的定价表,恍惚间有种看小米1999元旗舰机的既视感。

当技术积累到临界点,规模效应开始发威,行业洗牌就会来得猝不及防。比亚迪自研三电、垂直整合的恐怖成本控制能力,让合资品牌引以为傲的供应链体系瞬间变成古董。这不是价格战,而是技术革命引发的降维打击。
那些还在幻想"品牌溢价"的车企该醒醒了。当比亚迪用DM-i技术把中型插混车的价格门槛踩到8万元,传统燃油车的棺材板已经盖上一半。要知紧凑级的 秦PLUS才7.98万还带智驾,谁知道比亚迪会不会推出6.98万不带智驾的版本来呢?

当定位中型轿车的秦L DM-i,8.98万的价格出来后,它似乎就成了大众眼中的新价值锚点,所有比它贵的同级车都会被自动打上"不划算"的标签。看着比亚迪的这波操作,我突然想起《三体》里的那句名言:"消灭你,与你无关。"当行业巨头开始用技术革命碾压市场时,那些还在算着单车利润、端着品牌架子的玩家,恐怕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这场由比亚迪点燃的价格竞赛,终将把中国车市带向一个更残酷也更精彩的新纪元。毕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里,本身产品力不错的商品打起价格战来,从来都是摧枯拉朽般的存在,想想看,谁会拒绝2000块的全新iPhone16呢?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