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交通事故,活活烧死了3条生命。
事故发生后,灯光中站着很多圣人。
为什么说是圣人呢?因为枪响了,你看见是谁开的枪吗?我看不清,他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他站在亮闪闪的聚灯光下,与社会共情......

我们从“小米公司发言人发文、分析产品技术和疑问、小米汽车发文、雷军发文、市场股价”这几个方面来分析此事的来龙去脉。
4月1日,小米公司发言人公布了 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后致三人不幸遇难的事故调查细节。

3月29日22:44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安徽德上高速公路行驶过程中遭遇严重交通事故。
据初步了解,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时速持续行驶。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h。
碰撞发生后,我们立即与车主取得联系,了解非车主本人驾驶。同时,紧急救援呼叫车上乘员,并报警、呼叫120急救服务。
同时,工作小组已第一时间赴现场协助调查,配合警方工作,确保信息公开透明。

根据上面的已知信息,可以拎出几个重点:
第24秒:NOA发出前方风险提示。
第25秒:驾驶员接管。
第26秒:制动踏板开度38%。
第26秒以后:发生碰撞。
NOA发现风险到发生碰撞也就【2秒钟】,2秒钟的时间驾驶员甚至都没来得及全力踩下制动踏板,真的很可惜。
换一个角度来看,也就两秒时间,一个小女孩怎么刹得住?

还有之前小米发布会上,官方高度宣传的135km/h极限AEB刹停能力为何在真实场景的97km/h,碰撞中没起实质作用?
而且发布会上的测试车是搭载激光雷达的,本次事故是标准版,也就是没有激光雷达的。这不禁让人怀疑,“全系标配主动安全”、135km/h的AEB是否存在硬件减配下的功能“缩水”。

明白大家关心的问题还有很多,包括车门能否打开,小米行业首创的“电芯倒置”功能(哪怕电池失控,它也是往下面喷,保护乘员舱)为何没发挥作用、是否存在“车辆失控、刹车不了”等等问题。
因此在4月1号晚,官方也是连夜对此些问题赶紧做出正式回应,具体大家也可以暂停看看。

另外,据网上不断相传的资料来看。
事故驾驶员的父亲表示:23岁的女儿开男友的车,与学校两名同学从武汉去安徽考编,此前一直开别克君威。
父亲还提到:女儿22年拿到驾照;曾单独驾驶该车前往佛山;她不是第一次开长途,也不是第一次驾驶;对这个车的性能应该是比较了解的。

沃达福数字汽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翔表示,目前需等待警方调查结果。据小米现有说明,自2016年特斯拉推出自动驾驶功能后,国内外(包括美国)高速公路上已发生多起相关事故,对于此类事故的责任认定存在复杂性。
核心争议焦点在于新能源车用户高频使用的NOA(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该功能通过方向盘自动转向等技术,容易在长时间高速行驶中让驾驶员产生过度依赖,理论上驾驶员只需及时接管即可避免事故,但实际操作中存在两个关键问题:
一方面,车辆控制系统并非完全由人工操控。传统汽车由驾驶员直接控制油门和刹车,智能汽车则需通过预控制器或决策系统计算后执行指令。此次事故中,从系统提示障碍物风险并自动减速,到撞上隔离带水泥桩,仅用了2秒。
另一方面,技术尚不成熟。软件系统极为复杂,存在潜在风险,且事故调查主要依据车企提供的数据。当前,NOA相关事故责任认定缺乏统一标准,争议广泛。

当然,4月1日晚,作为小米汽车的董事长雷军自然也出面回应了这件事件,并承诺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
12小时,点赞高达95万!
要知道雷军平常发微博关注度的数十倍不止,可想而知,本次事件或将是小米汽车成败兴衰的转折点,还有雷军微博和小米汽车微博也不敢多发太多不相干的话题,毕竟现在的舆论导向不明,免得评论区被“疯狂围堵”,导致引火上身。
受此影响,截至4月1日晚收盘,小米集团股价跌5.49%,连续第四天下跌,市值下跌逼近1.2万亿港元大关,创下近一个半月以来的新低。这或许是小米和雷军不得不面对的一场信任危机?股市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是妥善处理安顿好,还是就此一战滑铁卢,我们也许很快就能见分晓了。

电动ev:
总的来看,目前网上各种说法满天飞,不信谣不传谣,一切以官方通报为准。
我们可以根据事件合理提出疑问,在官方未下决断之前,我们也都不要站在聚灯光下,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情绪化分析、判断问题。
最后提醒各位开车朋友:
- 不要把自己的生命寄托于智驾;
- 现在几乎车门都有机械门把手,无论有没有电,机械门把手都是能打开车门的,去找到那个位置然后记住他。
长文码字总计不易,转载请注明来源出处,欢迎大家评论区讨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