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信赖智驾或是小米SU7事故直接原因,尝鲜科技不应舍弃安全

发生在3月29日晚间的 小米SU7事故成为了全网舆论关心的话题。据腾讯汽车报道,车辆发生碰撞后开始燃烧,导致车上三人遇难。逝者罗某的父亲接受采访时称,包括自己女儿在内的前排两人被“烧得碳化”,辨认不出特征,只能做DNA检测。后排的女生被对面车主砸窗救出,当时还有生命体征 ,但送医后未能救活。

这起事故之所以引发全网关注,主要是因为它离每个人都很近,尤其是在车企宣传“全民智驾”的当下,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新科技的受益者,也有可能成为新科技的受害者。根据小米公司发言人披露的数据,当事车辆3月29日22:27:17激活NOA智驾,一分钟后出现轻度分心报警,22:36:48NOA发出脱手预警提示“请手握方向盘”,22:44:24NOA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22:44:25NOA被接管进入人驾状态,22:44:26-28之间发生碰撞。

从这个时间线来看,当事小米SU7的驾驶员在开启智驾后可能存在分心驾驶的情况,没有持续关注路况变化,导致车辆遇到施工路段NOA智驾无法处理时未能提前接管,酿成了惨剧。凤凰网科技发布的事发路段视频显示,事发地点两公里开外就已经有施工警示牌,事发地点几百米外设立了限速60km/h的标志牌。但小米公司发言人披露的数据显示,当事车辆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97km/h,远远超出了60km/h的限速。

也就是说,在这起事故中当事车辆的驾驶员其实有机会提前接管车辆并降低车速,事故完全是可以避免的。但不知为何,当事驾驶员直到碰撞发生前的几秒钟才做出反应,虽然她踩下了刹车并左打方向,但为时已晚,碰撞已经来不及规避。说这些不是说当事小米SU7本身不存在问题,网友们关心的AEB为何没有刹停、车门是否正常打开、碰撞后为什么起火同样需要一个答案。但是作为驾驶员,不应该把生命安全交给尚在发展的新技术。科技可以试错N多次,但生命只有一次。


继续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0)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加载中
    写评论
    错误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