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离正式上市仅剩半个月,这两天,有关 萤火虫的信息释放明显频繁了起来。4月2日,蔚来旗下纯电动小型车萤火虫新一波官图释出,内饰图也将在近日正式发布。作为蔚来品牌旗下首款精致小车产品,新车还有两周左右就将正式上市。作为引导第三品牌的首款产品,萤火虫的「热度」毋庸置疑。官宣开始,从战略到设计、定价,几乎每一处细节都被置于聚光灯之下,也让萤火虫始终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叠加前不久蔚来内部阶段性调整、体系重构的关键节点,很多人也在困惑、质疑,萤火虫之于蔚来价值到底有多大?如今,随着一系列紧锣密鼓的产品释放节奏表明,围绕着这一品牌这款车,外部的争吵声,没有对蔚来的既定经营和规划造成过多影响,反而展现出蔚来坚定的战略决心和信心。从显性信息看,以萤火虫为支点,蔚来正在试图撬动两个命题:一是打破小车市场没有个性化规模产品的空白;二是证明多品牌战略的可行性。若成功在成本控制与用户价值间找到平衡,并通过全球化打开规模天花板,萤火虫也将开启蔚来的「二次增长曲线」。
文|WInd 编辑|李佳琪图片来源|网络01「萤火虫的惊喜有多大?」
对于新入局的萤火虫来说,占据一个新品类的同时,如何用最精准的资源牢牢占据住市场,是一款产品打造后,需要持续思考磨合的问题。但对于用户和消费者来说,「萤火虫会不会便宜?」,是这波信息的新一轮释放中最关心的维度。
不久前,萤火虫已经开启正式预售,价格为14.88万元起;但蔚来内部人士透露,这一价格可能并非最终起步价,未来存在很大的调整空间和价格优势。
这取决于两个关键的核心。:

1、电池成本优化。要知道,对于一款15万元级新能源车型,在车辆的采购成本中,电池往往是占据最大头的组成部分,其次才是内外饰、传统电器、底盘、钣金等。这恰恰是在这一细分成本件中,蔚来的相对优势是最强的。
目前申报信息显示,萤火虫搭载的是欣旺达提供的42度磷酸铁锂电池,续航420公里。
在今年2月,蔚来关联企业刚刚投资欣旺达汽车电池,持股2.01%。作为欣旺达的战略投资方,在进一步丰富其动力电池供应链的同时,意味着,在这个过程中很有可能得到相当程度的「优待」和成本优势。
更重要的是,不同于行业普遍采用的「多供应商比价」模式,导致同一车型电池包可能来自3-4家厂商,电芯一致性差异最高达15%。
在萤火虫首款车型上,蔚来也在探索一种精简电池供应商的方式,采用「独供」的供应形式。这种「独供」模式,不仅可以通过与供应商的深度绑定,将电芯一致性误差压缩至3%以内,电池包的循环寿命更高,也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采购端的成本。

2、规模效应。不同于其他小车品牌或车型,从始至终,萤火虫的定位是「全球一盘棋」。在别人都在按照国内的规模来看待和分析今天的萤火虫;但在蔚来看来,除了中国之外,全球其他地区对高端小车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比如欧洲各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以萤火虫为代表的高端小车品牌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机遇;
比如北美市场,消费者对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和环保性能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萤火虫品牌可以凭借其在这些方面的优势,间歇性满足北美消费者的需求。
如果接下来萤火虫能够在全球市场实现规模上的突破,可以预见,边际成本将实现进一步的压缩,从而带给消费者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02「高价值撬动全球纯电高端纯电消费力」
回到规模问题,萤火虫的体量究竟有多大?上市之后,萤火虫的销售体量究竟能达到多少?参考当前市场中同类产品的表现,答案已初现端倪。
目前,10-15万元新能源市场,红海一片,但作为中国最畅销的市场区间。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10-15万元级的消费占比超过30%。相较于20万元级产品,15万纯电的消费者年龄普遍更年轻,18-31岁年轻人占到一半。
意味着,在萤火虫正式上市首款车型之前,已经具备了先天的市场优势。
尤其是聚焦纯电小车市场,比亚迪海豚以月均超2万辆的销量稳居榜首,主打「轻奢」的smart精灵1号月均销量则在3000-4000辆,而萤火虫的14.88万元预售价恰好卡在两者之间的空白地带——这一区间尚未出现统治级玩家。

接下来,叠加蔚来的渠道和服务来维持「高端质感」标签,即便以最低的规模预期作为测算,其月销目标或也可锚定在5000左右。
意味着,吸引的是既不愿为「廉价感」妥协的年轻用户,又撬动部分海豚、海鸥等其他10万元级以上潜在用户的升级需求。
作为一款全球化车型,萤火虫的产品使命决定了,萤火虫真正的规模化野心是全球一盘棋!尤其是在欧洲市场方面,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数据,2024年欧洲纯电车市场整体规模为158.47万辆,尽管有所下降,但小型车不降反增。
以大众ID.3为例,作为上汽大众聚焦小型车市场的力作,去年在欧洲市场的年销量为5.45万辆。仔细对比,无论是续航、价格、产品力,萤火虫实际上具备ID.3打动欧洲的所有条件,并且还针对欧洲市场做出了很多针对性的调整,比如慕尼黑设计中心赋予的欧式审美基因,搭配与Multimatic联合调校的底盘系统,试图在操控质感上建立差异化壁垒。

以此为参考,即便是复制ID.3在德国、法国、挪威等核心市场的渗透路径,萤火虫在欧洲的年销量有望突破5万辆。
未来在叠加东南亚、澳洲等对「精品新能源」需求旺盛的新兴市场,冲击8-10万辆的基本目标,清晰可见。而在这个规模的基础上,也意味着以规模化来分摊成本,足以让萤火虫的边际成本下降15%-20%。
03「到底谁是高标准小车的首批用户!」
商业世界,无论何种企业、哪个赛道,遵循何种运营逻辑,一个品牌的成与败都在于能否回答好三个问题:卖什么?卖给谁?怎么卖?
围绕前两个问题,萤火虫显然有了确定性的答案;至于最后一个问题,尤其是这个全新的汽车品牌究竟应该怎么卖、怎么讲,在行业观察人士看来,在产品优秀、体系完善的基础上,在产品下一步的宣传蔚来也不妨再「大胆」一点。
一方面,在把小车做的「又好又便宜」这件事上,讲出属于蔚来的特点、优势,让外界从萤火虫开始,清楚地认知到蔚来的商业护城河。
另一方面,也甚至可以讲一讲今天汽车行业供应链的水分和参差,让人们看到萤火虫颠覆小车市场的决心和气魄。
作为蔚来一款主打精致亲民的新生事物,萤火虫势必会吸引既有蔚来用户和精致消费主义用户的冲动尝鲜,而这些冲动感是具备一定的消费参照物。
相比现有规模市场的成熟车型,萤火虫大概率会吸引「宝妈用户」,因为她们的出行刚需和精致特征更突出,在消费时也不会落俗,而且借助蔚来的既有服务体系,有助于这部分群体的生活需要。而这部分圈层则很有可能循序渐进拓宽其他中产阶层心智。

要知道,在如今的10-15万元新能源市场,消费者最痛的不是价格,而是「价格背后的代价」,电池规格混乱导致续航虚标、底盘调校潦草引发异响不断、廉价塑料件老化变形……这些「看不见的成本」才是阻挡市场爆发的真正枷锁。
相反,蔚来要做的正是用造高端车的逻辑和标准,撕开这个市场「样子货」的遮羞布。而这也意味着将来萤火虫不会被品类受限!
如果仔细观察,围绕着这一维度,萤火虫的颠覆性,事实上早在产品设计、研发、采购等阶段就已经有所展现。
尤其针对小车最令人担忧的安全问题上,firefly萤火虫总裁金舸曾透露出相关信息。新车将标配9个安全气囊,包含主副驾中央的远端气囊与后排腰部的额外气囊等大车上也不常见的配置。此外,在后碰撞测试中,萤火虫更是以远超标准的90km/h进行测试,其压缩变形量仍保持同级最小水平。

今年3月,蔚来已经与宁德时代达成换电战略合作,双方宣布将共建「全球最大换电网络」,未来将接入第五代换电站,更进一步探索标准化的电池方案,避免过去很多补能方式存在的「一车一规格」的难题。
而这一切,都可能让即将到来的4月19日的上市不再只是单一产品的发布,而是蔚来围绕着未来发展战略的阶段性宣言;也让我们得以看到,从萤火虫开始,蔚来的整个战略信心也将重新展露。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