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个有点那啥的设问,个人看法,万一真撞的话,也许、大概、可能会选撞墙。手动狗头一下:纯个人观点,求碰撞领域的大佬教育。
头铁选撞墙,可能有点反直觉。先陈述下假设:1.这是一个发育完成的树,不是一棵小树苗。2.有一定的车速。
这样的话,撞树相对撞墙会有两个不同:
- ①撞击位置的冲击会更大
- ②撞击后二次翻滚引起的二次伤害风险更高
一个一个说
撞击接触面越小,冲击越大
根据压强公式 P=F/S,撞击时受力面积(S)越大,单位面积承受的压强(P)越小。
撞树:树干接触面积小(尤其是粗壮树木),冲击力集中,可能导致车辆被“劈开”或A柱严重变形,直接威胁驾驶舱2410。撞墙:墙面接触面积大,冲击力分散,车身结构(如防撞梁)能更均匀地吸收能量,降低乘客受伤概率

实际上,汽车在工程上也很难保证对每一个点冲击的周全的。前部的防撞梁、溃缩区、安全气囊,在撞墙时是基本能够确保起效的。曾经一度,碰撞的评测就是撞墙。
有了小角度偏置碰(可以一定程度小理解为撞树)以后,一度扑街了好多车型。物理的力传递,传感器的触发都不能够完全确保。
·接触面积匹配:墙面大平面 vs 防撞梁长条形,力分散路径一致;·溃缩触发条件:均匀受力能按设计预期逐级溃缩,而撞树可能导致单点突破,跳过吸能环节;·气囊触发逻辑:正面碰撞传感器布局针对轴向冲击优化,斜向撞树可能延迟或误判碰撞信号。

而后才慢慢针对小角度偏置碰的安全强化。(也许、大概、可能:现在还有一些车型还是只针对测评里面测试的那一部分进行强化)
关键,还是二次伤害
粗壮的树:撞上去以后可能车子会甩起来,继续受到别的方向的冲击。而这时,气囊等的缓冲已经作用完了,很难再提供二次保护。即使看上相对柔弱的树,根系是很庞杂坚固的。撞上去可能把车顶起来,侧翻。又硬又细的树,可能会直接一部分插入车内。

看似一次冲击是可能会更小的选择,却又二次伤害的风险。而二次伤害的时候,车与人都基本没有二次保护的能力了。
如果还有一点选择余地的话
如果能够选择撞墙,又能够选择撞树。这中间,可能还会有一些可以选择的余地的。
看看,有沙堆、灌木丛、草垛等缓冲物,优先撞击它们。选择软碰撞。如果,副驾驶无人,可尝试让副驾驶侧先接触障碍物,保护驾驶员侧。
尽可能的,减速减速再减速。
- 手动挡:降挡+点刹+手刹
- 自动挡:切换手动模式降挡+电子手刹长按
更好的是,尽量不要让自己陷入这种囚徒困境。

比如
- 定期保养刹车系统:检查刹车片厚度、刹车油状态、管路是否漏液
- 熟悉车辆应急操作:电子手刹怎么用?手动挡如何降挡?别等失灵了才翻说明书
大概聊到这,一个片面的个人看法,与新老司机们交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