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车祸启示录:智驾不配激光雷达是“睁眼瞎”?

小米SU7在高速上碰撞爆燃这事,已经过去了好几天。三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瞬间没了,也着实让人惋惜和心痛,尽管如今网上还是众多纷纭,但这桩惨剧无疑也引发了行业的深思,其中智驾配置的“双标”无法忽视。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这次事件,3月29日晚,三名女大学生开车去安徽考试,在行驶过程中开启了智驾,车速为116公里/小时。事故发生在夜间施工作业区,而车辆在碰到障碍的前2秒才提醒驾驶员人工接管,这几乎没有给车主反应的时间,所以车辆立马就撞上了公路中间的护栏,引发电池爆燃。

按理说,车辆其实是提前提醒了驾驶员的,可为什么最后还是酿出了如此惨剧?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反应时间太短了,实际上就只有两秒,即便是踩了刹车,仍旧难以规避撞车风险,而事故调查报告中“系统预警仅2秒”“AEB功能未触发”等关键细节的背后,更是暴露出了低配智驾的致命缺陷。

要知道,如今智驾在国内汽车市场盛行,很多车企为了提高竞争力,存在着过度营销的情况。比如在小米SU7官网,就能看到“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等字样,可并不是所有版本都这样,像是标准版就仅搭载1个毫米波雷达,算力水平与10万级车型相当。实际与宣传的落差,就是在给用户埋下“定时炸弹”。

当然,这也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小米SU7一共有三个版本,一个是后驱标准长续航智驾版,只配备了1个毫米波雷达,计算能力为84TOPS;至于后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Pro版和四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Max版,都配备了3个毫米波雷达和1个激光雷达,计算能力为508TOPS。而出事故的车辆呢?恰恰就是没有激光雷达的标准版。

毫无疑问,激光雷达对于智驾是非常重要的。相比起纯视觉方案,拥有激光雷达的智驾系统会有更高的感知能力,其在任何没有光线的情况下可以看到200米。而小米SU7的入门级纯视觉智驾方案,在夜晚等低光环境下,系统感知能力相对日间行驶会有大幅下降,特别是遇到锥桶、水马、石头、动物等障碍物,更是很难感应到。

激光雷达的缺失,也使得车辆在夜晚或者遇到静止障碍物时等同于“睁眼瞎”,碰撞前2秒才提醒驾驶员接管,这识别率在生死关头就如同笑话。说难听点,这哪儿是什么“智驾”?说是“死神直通车”也不为过。

我们不否认,在近年来国内的智驾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到了2025年,汽车圈更是开启了“全民智驾”的潮流,就连10万以内的车都拥有智驾的功能。可扪心自问,用价格将智能安全配置差异区别开来,不就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吗?

纵观现在的车市,无论是新能源车还是油车,都开始上智驾了,放佛没有智驾就没有灵魂。但本质上讲,这也导致目前市面上的智驾技术参差不齐,而更多的智驾其实就像刚学会走路的婴儿,让这些没有得到充分验证的技术匆忙上车,就是把用户当成小白鼠。

另外,别看“全民智驾”说得好听,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只是为了拉低智驾的门槛,所谓的高阶智驾甚至还没有配备激光雷达,宣传时吹得天花乱坠,一出事就到了驾驶员全责。

除此之外,就现阶段而已,所有的智驾都只是辅助驾驶,包括特斯拉和搭载华为智驾的车,所以驾驶员必须始终保持警觉并准备随时接管车辆,要把敬畏生命放在首位。

写在最后

总而言之,这场悲剧不仅是将小米推上了风口浪尖,也给整个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科技不应该在安全上做减法,这不单单只是省成本这么简单,毕竟生命经不起“侥幸”。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0)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加载中
    写评论
    错误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