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小米SU7的事故火爆全网,导致小米SU7受到了很多的负面消息,此前我们也对该事故进行过解读,想要了解的小伙伴可以点击下方的链接进行查看。
而事情已经过去了一周,小米汽车是否收到了影响,对于如今的汽车圈来说,小米SU7受到影响是必然的,根据数据显示,小米汽车上周新增订单1.3万台,这已是连续第四周出现下滑,但今年累计订单仍突破18万台大关。

值得一提的是,SU7车型一季度实际交付量达7.46万台,在25-35万元纯电轿车市场稳居前三,相当于每天交付830台
不过腰斩的订单数量也是不可忽视的,依旧是同级别领域中的天花板,不过在今年,小米将会上市一款SUV车型,命名YU7,这也让很多消费者在等这款车型。
并且随着SU7 Ultra高端版订单突破2万辆,以及YU7的上市补充,小米将2025年交付目标提升至35万辆。

而作为一款官方售价为21.59-29.99万的中大型车,分为三个配置,顶配为800V快充,续航分为700km、830km和800km三个版本,百公里加速最快能够达到2.78秒,标配L2级的智能辅助驾驶,顶配还有悬架高低可调,并且颜值也是经久耐看。
如今事故之后的小米SU7被很多消费者吐槽不安全,智能驾驶拉胯,并且市值也出现暴跌,如今的小米汽车产品较为单一,销量上并为收到影响,稳定持续的在交付当中。
那么现在您还会选择小米SU7
评论(31)
美国芯片代理商的商业模式:在某产品产业链成熟之际切入市场,挖来同行研发骨干,避开前期的巨额研发资金,又躲开了供应链起始阶段的高价困境,转眼间依靠模仿便能拼凑出一款性价比出众的产品,再佐以国内堪称一绝的营销手法,销量表现自然不俗。
美国芯片代理商做手机与当下造车之举如出一辙。
论及对国产自研的切实助力,不能说毫无贡献,只能说啥也没有。
新能源时代,速度最易达成。一句“速度即信仰”,再加上low人可以买仿保时捷/法拉利的外形去炫耀,撩拨起无数低认知人的热情。
智能驾驶属于重金投入的关键技术领域。华为、小鹏、理想多年持续烧钱投入才初见成效。不是你在发布会上说买了多少显卡堆了多少算力,有多少可供学习数据,你就能做好(买个超级计算机就是电脑高手了?)。
一个平时创始人健个身都能炒上热搜的伪科技公司。
供应商汇川/联合电子的电机技术、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海天的压铸机技术。怎么没把高通、英伟达的芯片和谷歌的系统说成自研?
刚卖那么点车,就出了那么多事故,撞了那么多人,连保险公司都嫌弃。
但凡对安全性、智驾能力、国产芯片、国产操作系统有要求的人,都不会选它。
这车也就能吸引一些低认知、想买仿保时捷/法拉利外观、喜欢在跟他一个低层次的圈子里显摆的人。
关键时刻 挖DeepSeek墙角,妄图阻碍破坏我国人工智能进步,居心何其歹毒。
在中国开始在头部城市开启L3级别智能驾驶公测的关键时刻,它却在背后拆台,这让我不得不怀疑它是不是真的带着任务做最后拼死一搏。
凭借一己之力,把已经走出高仿、利用技术优势、供应链质量和成本优势的中国车又拉回到了依靠仿外国车、依靠炒作成功的时代。
现在它又凭借它的吊撕粉们声量,让大家认为不只是它的智驾不安全,全行业的智驾都不安全。
真是悲哀的
分析的太透彻了👍
奥森公园西边就是部级干部小区,感兴趣的可以去小区门口观察一下,看看他们和他们的家属开的是电车还是高档油车,一目了然
打死都不会,不要问我问什么,我用的几大千的手机零件都用廉价的,不到一年就坏了
买不卖与什么品牌无关,就是不喜欢电池车。续航达不到要求就这一个理由
固态电池
是电池车都有事故发生,油车也是一样的啊!这与小米电池车事故爆燃不是必然联系,电池车是发展趋势,现在不买将来一定会买。至于是不是买小米还其它,个人爱好决定。
以后固态电池技术成熟,不会这么容易燃。汽车刚开始,燃也非常多。只是早发展了那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