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风暴席卷全球,依赖进口的豪华品牌如何应战?

自从关税席卷全球后,汽车产业链迎来震荡。尤其是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的政策正式生效,这一举措直接朝着依赖进口的豪华汽车品牌“当头一棒”。数据显示,美国市场每年进口汽车约600万辆,占比总销量37.5%。面对如此场景,他们该如何应战?


关税重压下,豪华车企首当其冲

首当其冲陷入困境的便是捷豹路虎,关于捷豹路虎计划暂停对美出口汽车的新闻已冲上热搜。

要知道,捷豹路虎作为英国汽车制造业的佼佼者,与美国市场联系紧密,每年近四分之一的全球销量来自美国。可如今,高关税让其不堪重负。4 月 7日起,捷豹路虎无奈宣布暂停向美国出口整车,为期一个月。公司在声明中表示,这只是应对 “新贸易条件” 的短期举措之一。

但如今,25% 的关税使每辆车成本大幅增加,继续出口将面临巨大亏损。若长期维持现状,不仅美国市场份额岌岌可危,还可能影响其在英国本土约 3.8 万名员工的就业,英国智库公共政策研究所就曾警告,这将对英国汽车产业链无疑是最伤的,最多或导致 2.5 万个相关岗位流失。


各出奇招,车企打响应对战

不仅是捷豹路虎,德国的豪华品牌同样亚历山大。宝马、奔驰等德国车企,长期以来将美国视为重要的海外市场,不仅在美国大量出口产品,还投资建厂、雇佣大量当地员工。

然而,美国此次关税政策对让它们进退两难。宝马公司发言人表示:“自由贸易对宝马汽车极其重要,加关税不仅推高产品价格,最终损害消费者利益,还阻碍创新,让整个行业陷入负面循环”。

与宝马相比,奔驰显得更加迫切。奔驰应对措施则是,中美两地各自推动本地化,减少进出口依赖。在中国市场,奔驰正考虑推进GLS的本地化生产。

意大利的法拉利也不得不采取行动,宣布计划将部分车型在美国市场的售价提高 10%,以品牌溢价来抵消关税。虽然法拉利目标客户群体相对小众且高端。但即便如此,关税带来的成本增加也让其难以承受。提价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成本压力,但也可能导致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影响销量。


当前危机暴露三大趋势

若政策风险成为常态化,企业需建立动态响应机制,如实现本地化自运转,豪华品牌或能避免潜在关税影响,但在此之前,需考虑做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心理准备。

另外,像法拉利、阿斯顿马丁等超豪华品牌利用品牌溢价来抵消关税,客户对其车型的价格敏感度低于奔驰等中高端产品。

而像捷豹路虎正加速电动化转型,捷豹路虎已停产燃油车型,专注15-20万美元电动豪车研发,通过技术来巩固市场。


汽车网评:

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关税风暴,依赖进口的豪华品牌各出奇招。豪华品牌的生存法则似乎已从“产品竞争”升级到“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较量”。


继续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0)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加载中
    写评论
    错误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