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3日,通用汽车旗下高端进口车平台道朗格(The Durant Guild)宣布,暂停在中国市场接收新订单,仅保留“意向订单”入口。
这一消息在汽车圈迅速引发关注。作为一个自诞生起就承载着“重塑美式豪华形象”愿景的平台,道朗格选择在全国首批体验中心刚开业半个月之际作出这样的调整,显然并非一时兴起。更深层的原因,藏在政策环境的波动与进口品牌的战略博弈之中。
🕰一条时间轴,看懂道朗格在中国的三年演进
从发布到暂停,道朗格在中国市场的路径虽然短暂,却极具象征意义。
•2022年9月13日:道朗格线下首次亮相,以“敢行之境”为主题在上海揭幕,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2022年9月20日:道朗格平台正式发布,GMC YUKON、雪佛兰TAHOE、电动悍马EV等经典美系车型集体亮相。
•2023–2024年:逐步试水中国市场,通过线下营地体验、生活方式营造与圈层营销强化品牌辨识度。
•2025年3月28日:全国首批体验中心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沈阳、西安同步开业,标志着其正式进入交付阶段。
•2025年4月13日:由于宏观政策变化,道朗格暂停新订单接收,仅保留意向客户入口。
从高调亮相,到理性调整,短短三年,道朗格的战略节奏经历了从探索、试点到评估的转变。

📉关税波动叠加运营成本,道朗格面临多重挑战
此次调整背后的重要背景,是近期中美贸易政策的变化。
自2025年初以来,美国方面频繁加征对华关税,中国作为回应,亦对部分美国产品采取了对等反制。对于全部在美国本土制造的道朗格而言,整体税负显著提升,加上海运成本上浮,使运营模型面临重算。
如果将成本上涨转嫁消费者,价格将直接影响竞争力;而若品牌方自行消化成本,则将侵蚀利润空间,甚至难以维持长线投入。
可以说,在高关税环境下,“按下暂停键”是一种相对稳健的风险控制决策,更像是一场短期观望,而非彻底的战略收缩。

🧭中国市场的现实考题:道朗格的窗口期还有多久?
中国高端汽车市场本身已进入成熟期,本土新能源品牌快速崛起,并在智能化、体验感、服务深度等维度对进口品牌形成包围。
与之对比,道朗格虽然产品调性鲜明,但“纯进口”的身份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既是优势也是桎梏。
例如:
•BBA在华高端车型本地化生产已成常态,制造成本与供货周期更具弹性;
•国产高端品牌如理想、问界、极氪等在用户体验、OTA能力和终端触达方面快速迭代,形成强势替代;
•特斯拉Model S/X等同样因产地与成本问题面临类似困境。
在这种市场动态下,道朗格暂停新订单的背后,实则是在多维博弈中寻求更合理的投入回报比。

🌐品牌转型的可能性:制造迁移?产品调整?模式再造?
道朗格此次“调整”留足了想象空间。
目前未有迹象表明通用将彻底撤出该平台在华运营,相反,“保留意向订单入口”这一举措或可视为企业观察市场弹性、评估未来策略的一种方式。
未来,道朗格是否会:
•探索非美制造路径(如墨西哥或东南亚工厂)以降低关税壁垒?
•推出更多符合中国市场需求与政策窗口期的新能源车型?
•或者重新设计其生活方式平台的核心内涵,使其超越“纯进口豪车”的原有定位?
这些,都值得持续关注。

短暂停留,不等于终点;战略修正,也是理性试探
短期看,道朗格面临的确是阶段性阵痛;但从长期角度出发,它选择以“观望+评估”方式做出调整,或许正体现了一种战略上的成熟与务实。
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复杂也最充满活力的汽车市场,外来品牌要想长期立足,必须不仅仅有好产品、好故事,更需要有灵活的供应链策略、清晰的本地化思路,以及对消费者情绪和需求的真正洞察。
暂停,不等于后退。也许,对道朗格而言,这正是重新找回节奏的关键一刻。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