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出海:暗礁险滩与机遇并存,企业如何应对?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舞台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总量达522.1万辆,同比增长57.4%,创历史新高。这一成绩得益于我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出口支持政策和国内外贸易环境的改善。

政策方面,我国相继出台了产业培育、税收优惠等一系列出口支持政策,积极开展双边多边贸易谈判。三石君这边了解到,去年12月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了《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的意见》,在符合世贸规则的前提下,提出了18条政策措施,着力解决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企业在出口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今年2月,商务部等5部门印发公告,从3月1日起,全面放开二手车出口,促进二手车出口健康有序发展。此外,随着RCEP等自贸协定生效实施进一步提升了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

市场层面得益于俄罗斯、中东、南美和欧洲等地区以及全球广阔的市场空间的支撑,中国汽车出口成绩节节攀升。凭借电动化、智能化的特点,中国汽车正从价格优势转向技术优势。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汽车出口依然处在初级阶段,中国汽车品牌建设仍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出口挑战主要来自于海外市场的贸易保护和技术壁垒,跨国车企的正面竞争,以及建设本土化、多元化销售与售后服务体系的推进速度。

2023年,包含二手车出口在内的国产汽车出口数量超过了500万辆,出口金额超千亿美元。出口数量和金额均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在今年的前三个月中,中国市场共销售了169万辆汽车,其中国产汽车的销量达到了92.7万辆,同比增长了19.4%。相比之下,日系汽车的销量为23.3万辆,同比下降了8.6%;德系汽车的销量为34.4万辆,同比微降了0.9%。此外,韩系汽车的销量为2.46万辆,同比大幅减少了17%;美系汽车的销量为13.8万辆,同比减少了12.7%。在所有外国汽车品牌中,法系车的表现最为疲软,3月份的销量仅为6359辆,同比骤降了30.7%,成为跌幅最大的车系。

据悉,目前,中国制造的汽车产品已销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良好的质量和先进的技术正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在海外逐渐成为绿色化、智能化、个性化车型的代表。从国际需求看,当前全球汽车市场逐渐复苏。根据权威机构的预测,预计到2025年和2030年,全球轻型汽车销量将分别达到8340万辆和8830万辆。据国际能源署测算,假如所有已宣布净零排放国家按时履行承诺,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500万辆,这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赛道,更多的市场机遇。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汽车出口业务的发展,中国车辆进出口有限公司联合合作伙伴推出了“中国汽车出口国际营销服务平台”——Vehilink。该平台通过直接联通海外汽车需求与国内车源供给,构建差异化新型汽车贸易商业模式。同时,引入金融、保险、仓储物流等环节,实现出口贸易全流程线上化、可视化,让汽车出口更顺畅。

与此同时,中国的汽车出口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欧盟新颁布的《新电池法》可能会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形成较大的贸易壁垒。此外,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变化也将对符合减免条件的电动车辆产生影响。在应对这些挑战时,中国汽车企业需要处理好三大关系:中国政府与各国政府之间的关系;央地关系;以及企业关系。同时,国家相关部门、智库、协会也需要精准全面跟踪出口目的地政策变化走向、市场需求等数据,并分享给企业。


总的来说,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崛起,中国汽车出口已成为拉动汽车产销增长的重要力量。对此,你怎么看?中国汽车出口的未来如何?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继续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0)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