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豪华配置里有一项很容易吸引到消费者但却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配置:零重力座椅。

有一些汽车品牌为了凸显车辆座舱的大空间和乘坐舒适性,会重点解读零重力座椅;或者以“女神副驾”等名称来命名。
什么是零重力座椅呢?
这就要讲一讲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了,大约在50年前,NASA有一个针对人在失重状态下以何种姿势最放松的研究课题;通过这个研究来为航天员设计最适合睡眠的设备,这是对于航天员健康状况的重视。研究结果显示为NBP,指的是neutral body posture,数据为“128°±7°”是最理想的航天员坐姿;因为这是航天员在失重状态下最常见的姿态,于是这个坐姿也就被称为“零重力坐姿。”


随后则有汽车生产企业开始按照“128°±7°”的标准设计汽车座椅。
但是细心的汽车爱好者总会发现并没有多少车企搞零重力座椅;12年前的日产(Nissan)汽车推出过配备零重力座椅的车型,也就是 天籁汽车,日产汽车也就是从这个阶段才有了“大沙发”的评价。可是相关的乘车安全问题却也出现了争议。后续也只有个别德系车企推出过,但应用范围非常小。

技术分析
顶级豪华汽车品牌基本都在英国和德国,劳斯莱斯、宾利、迈巴赫,这三家车企打造的顶级豪车用过零重力座椅吗?
答案不难验证。
为何这些车不用呢?如果说零重力座椅的制造成本高则一定说不通,因为一些售价连这些车购置税都不到的新能源汽车都在使用;所以这些车有充足的成本空间去应用这种座椅,反之,不用则说明存在明显不足。
参考下图:


汽车安全带的设计并不是为了躺着乘车而设计的!只有以正常坐姿坐在座椅上,车辆在碰撞瞬间才能让安全带起到有效约束上半身前倾程度的作用;反之,以“128°±7°”则基本等于躺在座椅上——所谓的零重力座椅无非是躺下之后让身体各个部位均匀承受压力,坐着则是腰部和臀部承受压力,体验确实有差异。
但是躺在座椅上并想要让安全带发挥作用的话,那只有一种可能:有其他车辆从该车辆底盘下方撞击!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而如果是以常规角度撞击的话,安全带对于躺在座椅上的乘客而言则基本起不到作用——乘客会“出溜滑。”结果是脚部和腿部直接撞击副驾驶中控台或前排座椅,安全带还有可能勾住脖子!巨大的作用力可能造成的后果是不难想象的。

双层大巴为何会取消?
原因正是“出溜滑。”
躺在上面的卧铺上,一旦车辆发生额碰撞;就算有安全带也拉不住躺着的乘客;除非安全带是从裆部向上整体束缚上半身,但是这种安全带首先不像话,其次体验感会很差,所以不会有这样的汽车安全带。
最终因为安全因素而淘汰了双层大巴。
而现在的普通乘用车使用的零重力座椅不就是把双层大巴淘汰的卧铺打造成“准卧铺”或“半卧铺”吗?忽然就变得高级了?显然这是不负责任的设计。

总结:
汽车是不适合躺着乘车的,因为公路情况非常复杂,车辆保有量也非常多。适合有卧铺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调度、行驶都很规范的轨道交通,说白了就是火车;其次则是不会出现追尾或碰撞的飞机。
所以零重力座椅实际上是一种灰色擦边的设计,由于没有相应的技术标准去限制或禁止,于是才有一些车企敢于将其作为噱头。
行车一定是安全第一,座椅的设计出发点一定是坐着舒服而非躺着舒服。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