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家车企创始人公开承认“交学费”“浪费钱”时,舆论场注定不会平静。3月30日,蔚来创始人李斌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直面争议,首次系统性拆解了蔚来创立以来累计600亿元的“烧钱去向”。研发、换电、管理学费——这三个关键词背后,是蔚来对技术路线的孤注一掷,也是新势力突围的血泪账本。究竟是战略性投入还是无底洞?这场回应掀起了新一轮行业激辩。

研发:600亿堆出的技术护城河
李斌将蔚来的“花钱逻辑”摆在台前:累计600亿元的研发投入,平均每季度30亿元,仅2024年就砸下130.37亿元。这笔钱不仅用于三电系统、智能座舱等基础领域,更剑指行业最前沿——自研5nm车规级芯片“神玑NX903”和操作系统SkyOS。这颗号称“全球最强”的智驾芯片,单颗性能抵四颗英伟达Thor芯片,而研发成本却相当于1500座换电站的造价。

但代价同样惊人:去年仅采购英伟达芯片就耗资3亿美元(约21.6亿人民币),80万颗芯片武装了20万辆新车。李斌直言,自研芯片的终极目标是“用一颗省四颗”,今年起将直接拉升毛利率。这种“短期烧钱、长期省钱”的逻辑,恰是蔚来技术路线的缩影——用天价投入换取对供应链的掌控权。
换电网络:烧钱铺就的护城河
如果说研发是未来之战,换电则是当下最重的资产包袱。蔚来已建成3172座换电站,覆盖城市核心区与偏远地带,甚至“别人不愿去的地方”。李斌坦言,换电布局“起步太晚”,若早三年推进,“销量和用户满意度会更好”。这种重资产模式曾被质疑效率低下,但蔚来通过引入宁德时代、长安、吉利等合作伙伴,试图将换电从成本中心变为生态平台。

管理学费:224亿亏损背后的成长阵痛
“我们浪费了很多钱。”李斌的坦诚揭开另一层真相:2024年蔚来净亏损224亿元,应付账款高达343.8亿元,而现金储备仅419亿元。多品牌扩张未达预期、运营效率低下、供应链管理踩坑……这些“学费”暴露出新势力从初创到规模化必经的试错周期。李斌将希望寄托于“降本增效”,二季度起推行全新管理措施,目标直指四季度单季盈利。
争议与赌局
蔚来的财务数据呈现撕裂感:2024年营收657.3亿元、整车毛利率12%、现金储备420亿元,显示造血能力提升;但亏损扩大、负债高企、现金流紧绷,又让外界担忧其可持续性。李斌的解题方案充满赌性——继续加注研发(今年推9款新车)和换电网络,同时开放自研芯片与操作系统给全行业,试图从技术供应商角色挖掘新增量。

这场豪赌的胜负手或许在于时间。当特斯拉靠规模化盈利、小米靠生态闭环收割市场时,蔚来选择的是一条更难的路:既要死磕核心技术,又要承担基建先锋的重担。李斌说:“不能因为数学考得好,就以为语文不行。”但资本市场更现实的拷问是:账上的钱,还够交几年学费?
互动话题:你认为蔚来600亿研发投入是战略远见还是冒险赌博?
1. 支持派:智能电动车本质是技术竞赛,蔚来卡位芯片、换电等核心领域,长期必成护城河。
2. 质疑派:行业价格战白热化,蔚来亏损持续扩大,高投入可能拖垮现金流。
3. 折中派:关键看2024年推出的9款新车能否打开销量,否则一切投入都是空中楼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