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10万也难救?凯迪拉克锐歌的“骨折价”是解药还是毒药

当一台车长超5米、轴距3米、标配33英寸巨屏的豪华纯电SUV,价格从40万跌至24.77万时,你会心动吗?凯迪拉克 IQ锐歌用一场“会员专属降价10万”的促销,试图从月销20辆的泥潭中翻身。但这场看似疯狂的让利,究竟是背水一战的绝地反击,还是饮鸩止渴的品牌自毁?


凯迪拉克IQ锐歌的降价,堪称新能源车市的一枚“深水炸弹”。2025年3月,凯迪拉克宣布与Costco开市客合作,针对旗下中大型纯电SUV锐歌推出限时权益:入门版直降5万至24.77万,高配车型最高降幅达10万,叠加置换补贴后甚至可再省1.5万。这一价格已逼近国产中高端电车区间,甚至比自家中型SUV傲歌更便宜。


降价背后的“血泪史”
锐歌的困境早有预兆。2022年上市时定价43.97万起,但2024年全年仅卖出2386辆,2025年前两月销量更惨至59辆,单月最低仅1台。即便顶着“凯迪拉克首款纯电”的光环,消费者仍不买账。根源在于:品牌溢价失效,产品力平庸。

与蔚来ES8、小鹏G9等对手相比,锐歌的短板明显:入门版CLTC续航仅502公里,L2级辅助驾驶需选装,车机流畅度不及8155芯片的国产竞品。更致命的是,凯迪拉克长期“以价换量”的策略,让用户形成“等等党永不吃亏”的心理预期,进一步削弱品牌忠诚度。


降价真能换销量?行业与用户的“双重质疑”
从市场反馈看,这场降价更像“绝望中的挣扎”。一方面,合资品牌在电车赛道已全面落后。2024年国产新能源市占率突破60%,理想、问界等品牌甚至开始反向“教育”BBA用户。另一方面,降价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老车主不满、品牌价值稀释、二手车残值崩盘。

更微妙的是,凯迪拉克将降价与Costco会员绑定。299元年费看似门槛不高,却将潜在客户限定在特定群体,反而可能劝退非会员用户。而促销仅持续至5月中旬的限时策略,更像是清库存而非长期战略,进一步暴露品牌对电车市场的信心不足。


豪华电车的“囚徒困境”
锐歌的困境并非个例。奥迪e-tron、宝马iX等外资豪华电车同样销量惨淡,但它们至少还能靠燃油车利润输血。而凯迪拉克作为二线豪华品牌,既无特斯拉的科技光环,又无国产新势力的用户生态,降价成了唯一底牌。

但问题在于:当豪华品牌被迫加入价格战时,它还剩多少“豪华”可言? 一位网友的评论一针见血:“以前买凯迪拉克是为了‘浴皇大帝’的梗,现在买它,可能只是因为比比亚迪还便宜。”


结语
降价10万的锐歌,像极了豪华电车市场的“悲情英雄”——用自断双臂的方式博关注,却难掩技术路线模糊、用户运营滞后的硬伤。当“性价比”成为二线豪华品牌最后的遮羞布时,这场降价狂欢,或许只是一曲时代交替的挽歌。

互动话题:30万的凯迪拉克电车,你会为品牌买单,还是为性价比转身?
1、支持:24万买5米长豪华SUV,尺寸碾压Model Y,面子里子都有了!
2、反对:今天降10万,明天可能再降5万,谁敢当韭菜?
3、中间:品牌价值已崩,除非凯迪拉克能拿出下一代颠覆性产品。

继续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0)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加载中
    写评论
    错误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