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车市狂飙12%:政策托举下的繁荣能走多远?

当188.9万辆新车涌入市场,同比增长12%的数据看似一场狂欢,但拆解周度曲线会发现:从第一周14%的同比增速,到第四周仅剩3%,车市的“高开低走”暴露了隐忧。新能源车单月零售98.8万辆、激增39%的亮眼成绩,与传统燃油车加速萎缩形成冰火两重天。这场由政策与价格战共同催化的增长,究竟是产业转型的里程碑,还是又一次寅吃卯粮的循环?


3月车市的爆发早有预兆。月初1-9日零售36.4万辆,同比增长14%,环比飙升52%,政策驱动的特征已十分明显。以旧换新补贴提前落地、多地发放消费券,叠加碳酸锂价格低位带来的成本优势,车企得以在价格战中放手一搏。特斯拉Model Y单周交付破万、比亚迪插混车型占比超60%,印证了“降价换市场”仍是主旋律。

但光鲜数据背后,结构性矛盾愈发尖锐。新能源渗透率首次突破52%,纯电车型却显露疲态:3月纯电零售增速放缓至15%,而插混暴涨45%。消费者用钱包投票,揭穿了“续航焦虑已解决”的行业叙事,也迫使押注纯电的车企重新调整技术路线。理想汽车增程式车型的热销与蔚来换电模式的挣扎,正是这场路线之争的缩影。


价格战的副作用正在显现。尽管3月平均成交价同比再降8%,但车企参与力度已较2024年减弱。部分品牌转而通过“智能化平权”吸引用户,例如10万元级车型标配L2辅助驾驶。这种从“拼价格”到“拼技术”的转变,或许预示着车市内卷进入新阶段。但隐患仍未消除:经销商库存系数攀升至1.8,合资品牌展厅客流量同比下降20%,显示市场复苏并非雨露均沾。

政策红利能否持续已成关键变量。3月超五成增长来自单位采购与出租市场,私人消费增速环比回落10个百分点。随着二季度补贴退坡,以及房地产下行对家庭消费的挤压,车市或将面临“政策断奶”的考验。更值得警惕的是,188.9万辆的零售量虽创三年新高,但累计同比仅增5%,远低于2024年同期15%的增速——高增长表象下,市场动能实则减弱。


互动话题:车市增长靠政策还是真需求?
1、支持政策驱动:以旧换新释放存量需求,智能化配置下探激活新市场;
2、反对政策依赖:家庭负债率新高抑制消费,3月私人购车增速放缓说明政策效应递减;
3、中间立场:政策是转型期的必要助推,但需与技术创新形成合力。

继续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0)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加载中
    写评论
    错误提示